二、
日子若这样过去也很好。命运的大浪偏偏在这时猛然打来,她一下子蒙了:乾隆十三年三月,皇后病逝,皇太后要求立她这个娴贵妃为皇后。乾隆当然不愿意:“朕又不喜欢她,给她个贵妃的名分养老就算念旧了;若她成了皇后,朕非得烦死!”但皇太后的理由很充分:“皇上你还这么年轻,你的后宫不需要人管理吗?就算你不忍心在先皇后的丧期内扶正娴贵妃,你也可以等到40岁(虚岁)大寿之前再举行册封典礼,那时就过27个月的丧期了。唉,你和娴贵妃堪称佳儿佳妇,如果能看到你们幸福美满地在一起,哀家就算死也瞑目了!”这一条条大道理让乾隆毫无反驳之力。最终,孝顺的乾隆遵从了母后的懿旨,在七月晋封乌拉那拉氏为皇贵妃,并命其管理六宫事务。
曾经以为会落寞一生,谁料今日竟一步登天。乌拉那拉氏喜极而泣,但心理阴影也就此种下:在册封皇贵妃的圣旨里,皇上竟然先怀念了一大段先皇后,中间又说“哪怕过27个月再立继后,朕也觉得太快了”这种话,他就这么不待见我吗?
他就是这么不待见她。可乾隆真是个孝顺儿子,尽管他写诗吐槽这简直是“翻惹无端意惘然”,但他还是在先皇后去世27个月后正式册封乌拉那拉氏为皇后。
让她格外心酸的是,他没有忘记在圣旨里写上对她的满满恶意。圣旨的主要部分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朕的皇阿玛把你赐给朕当侧福晋,朕很孝顺,就接受了;皇太后屡次要求让你继任皇后,朕很孝顺,也只好接受了。但这不过是因为现在宫里没有人主持工作,杂务没人处理罢了,你不要想太多。你在试用期没犯什么错,现在遵从皇太后的意思,把你转正。”
心酸归心酸,她也是欣喜的:自己成了皇后终于有资格让他正视了。
她知道他一直自视甚高,因为清朝立国以来从没有“原配嫡子”继承皇位的,他特别希望自己能打破这个魔咒,让嫡子当下一任皇帝,但先皇后所生的两个嫡子都夭折了……而现在自己是皇后了……
这当然很可悲,却是她仅有的希望。
然而,诡异的命运改变了她的地位,没能改变她的性情。在乾隆眼中,乌拉那拉氏皇后仍然乏善可陈。她不想放弃。乾隆怀念先皇后,她就算不能跟着吟诗悼亡,起码不会去打扰他。终于,在先皇后去世三周年后的某一天,他从哀思中回首,发现乌拉那拉氏静静地站在门外,不再年轻的面容上满是倾慕……
乌拉那拉氏的春天姗姗来迟。在接下来的四年里,她连续生下皇十二子、皇五女和皇十三子,一时间在后宫扬眉吐气。虽然皇五女和皇十三子不幸夭折,但皇十二子永璂平安长大,让她的人生有了新的期盼。
随着皇十三子的降生,乾隆也有了新宠。乌拉那拉氏有点儿嫉妒,但表面上还是温和大度的,没有失态。令妃、容嫔(即所谓“香妃”)之流不过是以色侍人,等色衰爱弛,看她们怎么办!本宫只要好好培养永璂就行了。
可惜,残酷的命运不打算让她如愿。同样是嫡子,永璂和先皇后的儿子不同,并非天生“聪明贵重,气宇不凡”。更悲摧的是,乌拉那拉氏在对儿子的后天培养上出现了重大失误:她太清楚乾隆的心思,所以一心一意把永璂往皇太子的方向栽培。但永璂并不聪明伶俐,文化课和骑射都不出色,让望子成龙的乾隆十分不满。乌拉那拉氏也十分不满:她从早到晚督促永璂上进,结果永璂压力太大,开始厌学了,导致乾隆更加不满……恶性循环到最后,乾隆像曾经不待见乌拉那拉氏一样,也不待见永璂了。
乌拉那拉氏没能及时发现这个苗头,她在忙宫务:纯贵妃苏氏病重了。为了表示临终关怀,乾隆晋封苏氏为纯皇贵妃。一般来说,皇后在世时不会册封皇贵妃,现有的三位皇贵妃都是死后追封的。不过乌拉那拉氏难得没有嫉妒,她明白这无非是冲喜而已,且苏氏在受封几天后就病故了。在苏氏辞世之前,乌拉那拉氏和这个老对手进行了一次长谈,苏氏把自己的两子一女托付给了乌拉那拉氏。但乌拉那拉氏还是辜负了苏氏的信任,因为苏氏长子、皇三子长年病弱,尽管乌拉那拉氏尽到了嫡母的责任,皇三子经不住丧母的打击,在苏氏去世三个月后也去世了。
接连操办两场丧事,乌拉那拉氏无法不悲戚。乾隆的日益冷落,她不是没有感觉到,明明是七月,她却在秋风秋雨中瑟瑟发抖。
从黯然的情绪中回过神,她这才发现,永璂不受乾隆待见了。她只好暂时忘却忧愁,努力把儿子往品学兼优的道路上推,费力而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