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别人家的好孩子”标准: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最好的生物专业录取,读完本科又考入美国排名前50的研究生……
然而,这一切的骄傲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了,他不曾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王猛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攻读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为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寻找学术答案。
王猛将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
近日,王猛写下万字长文。
原文如下:(文中当事人、单位、地名全部为化名)
◆男孩子
我是80后,男性,来自小城清阳(化名),在一个驻当地的上级直属事业单位成长。父母都是体制内普通人,文化程度在同龄人里较高。
我最早经历的、但很晚才意识到的危机之一是我家人尤其是我母亲并没有完全接纳我。她以前多次陶醉地给我讲我两三岁时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并给我看过一张我的裙装照片。大约我上学前班时,我母亲当着我的面对着她想像中的女儿“芽芽”说话(我是独生子)。
事后来看,我认为我母亲并非完全不能接纳我的生理性别,更不是一定要二胎,而是不能接纳男孩子的刚强、自主等气质。有一事可为佐证:小学时我反复受到欺凌,我母亲叫我去给老师讲,而且要哭着讲。
这些事情并没有影响我记事以后的性别意识和取向,但这种拒绝接纳孩子现状的偏执和以自身意志肆意操控孩子的欲望却在后面的几乎每一件事中以不同形式重演。我读研时咨询的心理咨询师也认为此事反映我的原生家庭有重大缺陷。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五岁半被送进单位自办的小学。我母亲一直倾向把我关在家里,喜欢包办事情,做得太过分时甚至和我父亲多次争执。虽然清阳不冷,但和很多家长一样,我母亲喜欢让我穿很多,而且喜欢按自己的审美指定我的衣服(衣服这个词在“离开之前”一段还会出现)。一年级或二年级初秋的一天全班文艺表演,前一天班主任让大家穿及膝短裤来,而我母亲不由分说地让我穿长裤,我提出带上短裤备用也不准许。结果班主任看见我穿长裤到场很不满。我抱着最后的希望提出把裤腿卷起来,被当众怒斥。我母亲和班主任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我没有告诉班主任穿长裤是我母亲的要求,也不知道两人后来是否交流过此事。我只能说,孩子有时注定是弱者。
◆剥鸡蛋
小学一年级时一个同学基于我动手能力较差的事实,开玩笑说我“很聪明但不会剥鸡蛋”。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的二姐、我的二姨(后文还会几次提到此人)耳里,她总以此取笑我。我父母拒绝保护我。这时我已经出现了无法控制的抠指甲行为(我后来明白是焦虑症状),并因此受到父母训斥。
而动手能力的确一直在困扰着我。小学六年级的一次科学课上,我正巧和上述同学一起做实验,打算把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串联成一条回路,七手八脚做好后却发现开关合上灯灭,断开灯亮。我们觉得奇怪,老师发现我们连了两条并联线路:一边是导线和开关与电池短接,一边是灯泡直连电池。我们尴尬不已。
◆奥数班的意外
我五年级时开始在离家四五公里的市里上奥数班,周末我父亲带着我坐车过去,而当时我母亲很不乐意我去。我当时学起来很有感觉,虽然一开始摸不着节奏,但后来进步相当快。六年级时一次奥数班考试,我带去的一个很普通的人造革文件夹丢失,找回后发现被人划坏并涂抹。我回家后我母亲既不痛惜物质损失(确实没必要),也没有用积极的态度安慰我(这一点不妨和下文毕业旅行一起看),而是表现出一种混合了得意和癫狂的怪异情绪,歇斯底里地说:“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此事和穿衣服都是过度保护的例子。
当然这起意外在我看来只是而且应该只是一声稍纵即逝的噪音。我在奥数班小组作业中和一个外校同年级的队友小欣很聊得来,长期记得他瘦小机灵的形象。小欣从市里顶尖的清阳中学保送到清华。他留校读硕的一年暑假我们又见了面,那时他的体型和脸型已经十分圆润了。之后他出国读博,我们偶有书信来往。
再说这边,我不久后就要上初中。家人毫无商量余地,让我上了单位自办的子女学校。从初一和初二,年级一直不到十个人,其中有几人是教师子女,其他的孩子们都去市里了。从初中开始家人再没有允许我去单位外面上课外班。
◆清阳第二百五十一中学
初二末,单位系统内几所子女学校合并,在我家附近成立了第二百五十一中学(化名)。我父母以“你太小不能骑车”“你受不了当地名校的竞争”“二五一中会重点培养你”等理由安排我初三去这里,中考前又违反之前让我自己选择高中的约定,强迫我高中留在二百五十一中。于是我中考应付了事。后来我成了该校唯一考上北大本部的学生——我丝毫没有自夸的意思,因为这是一段充斥着谎言、暴力和控制的沉重历史。
二百五十一中是一所烂校。看数字,清阳的教育与规模和发展水平相当的城市比算是顶尖,01年至少10人上清北本部,09年上升到30多人,而二五一在近百万人口的市区却平均五年出不了一个清北,从未有人奥赛成绩达到省一等奖——仅凭此说它是烂校也许流于应试主义,但以下一些事实能进一步反映全貌。小事直击素质:高三时(保持士气有多重要不用多说)我班上至少有一节英语课和一节数学课因为单位内部学生挑事,教师处理无效,离席抗议。大事则论人心:大部分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是理智的,01年二百五十一中空前绝后的风光成绩也没能阻止内部子女纷纷去读市里的学校。于是这所彻底失去了生源的“名校”在成立十年出头后就黯然停招,再两年后解散。教师多数转岗,少数应聘到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