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在现在住的小区住了也有近十年了,每每在街道行走,不经意就会发现又有面门在装修,在转让。估计又是生意做不下去了,或者发现有新的生意门道了,然后转行了。但,终究还是螺蛳里面做道场,场面不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01/仔细缕了缕,从开始到现在算起,最先倒下消失的是那家代收水电气费的。
刚刚来小区住下,水电气缴费,分三个地方,分别在水务、供电、供气三处部门所在的缴费门店或收费大厅交费,很是费时费力,因为是分单月双月的收费,所以,每次去要排队许久。这个且不表。
后来,因为好像有个什么公司,代理了公用缴费,家里所有要缴费的方面,都可以在这个代理点缴费,相比之下,要方便多了。水电气费、手机话费、收视费,宽带费电话费,反正只要是收费的,全部不出小区全能搞定。
因为收费内容包罗所有,来缴费的居民依然络绎不绝,仍然呈现排队之势。偶尔遇到来缴费的大爷大妈,店家态度好像也不很亲民。
没有多久,店家把自己用的门店一分为二,另半间分给人家卖烟酒副食之类的。
再没多久,做收费的这半间全部变成副食店了。代收费的业务,已经不烦劳他了,大家知道,是微信和支付宝打垮了这个代收费的小店。
02/从一店独占到一分为三。这是关于门面折腾的第二个比较有印象的事。
这家店是在小区门口不远的公交站边上,之所以印象较深是因为,人家做的是房地产中介业务,每次等车无聊就会关注到里面,进进出出的人流,都比较繁忙,不像我们这些人看起来悠闲自得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房产中介的门面分出了1/3的样子门头,这一小部分做起来了卖面的生意,貌似还在做,而且生意还可以,毕竟就在公交站边上,人流量可以。
又没有多久,这家做房产中介的门面又分出1/3,不知道哪里搬来的,做起了传统的打字复印生意,后来才发现,靠近一中学,打字复印的生意好像也能维持下来。
要说说这家店面一分为三,可能与房地产行情有关。据我观察,中介的业务肯定是不如从前了的。
03/第三个门店折腾的就更离谱了,本来是一家火锅店,带朋友也去吃过一两次,当然那是较早之前的事了。
没过个一两年,转让了。重新装修之后,还是火锅店。
又过了个一年多不到两年,又看到在装修了,显然是转让了,也是做餐饮业,什么特色农家菜。
又过了一年,转让了,再开起一家什么汤馆……然后……又转让。现在成了一家药店。没过多久,药店里面又分出一个门面,开起了牙科小诊所。
要说这家店最赚钱的是什么人,当然是做装修的了。就这样不知道算不算完。
就这样变来变去,店面不断的转让,转让,可能见证了底层人的谋生不易。
04/不过,我倒是看到了一个历经多年仍然在做的生意,说实在的,我还是挺佩服这个师傅的。其实,算不上传奇,只是这么多年居然能维持下来,实属奇迹。
这得从他业务的基本盘说起,此人主打修鞋、擦鞋、修雨伞,兼营卖鞋垫;后来又有开锁修锁换锁芯业务;再后来又有通下水道,换水龙头业务;最新的业务就是张贴在他摊位小柜子上的房屋出租小广告,估计是义务提供张贴场地,不收中介费的那种友情服务。
他家没有门面,就守着一个小摊,居然过的还可以。
05/还有一家,是从没有店面发展成有店面生意的。
这是一对夫妻,开始在学校边上的小巷道内守着学生下课放学的那一段时间,专门给学生做土豆泥。
生意貌似很忙,尤其是在放学高峰,饥肠辘辘的小朋友,没有不被他家土豆泥发出的香味吸引过来的,就那么一小碗,二元三元随意,偶尔也能看到成年人或好奇或充饥也来买上一碗尝尝。
一次,偶遇送土豆的小三轮把大袋大袋的土豆送到他家,我就隐约感觉人家做的生意绝对小不了。
不过本份的夫妻俩一直很低调,估计是城管实在看不下去了,终于逼得这对夫妻土豆摊在学校边上租了半边小门面,继续做自己的土豆泥生意。如果维持不了,估计是不会租店面的。
啰嗦了半天,我发现一个小小的规律:
路边门店生意,离现代科技越近的生意越容易被消失;受大的经济形势影响的生意起伏也越明显;越贴近居民需求的生意越好活而且越活的持久。
还有一点,这一分为二、一分为三的店面共享,会不会是店面租金上涨的原因呢?值得探究。
各位看官,不如你也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