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9日下午,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约翰·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成为今年的诺奖得主,以表彰其在锂电池发展上所做的贡献。
诺贝尔化学奖是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遗嘱中设立的原始四大奖项之一,首次颁发于1901年,截至2018年,共颁奖110次,有180人获奖,化学奖得主的平均年龄是58岁。
以下是21世纪以来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
2018年:弗朗西斯·阿诺德(美)、乔治·史密斯(美)和格雷戈里·温特利(英)用遗传变异和选择,开发出人类所需蛋白质。
2017年:约阿希姆·弗兰克(瑞士),理查德·亨德森(英),雅克·杜博歇(瑞士)发展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以很高的分辨率确定了溶液里的生物分子结构。
2016年:让-皮埃尔·索维奇(法)、J·弗雷泽·斯托达特(英)和伯纳德·L·费林加(荷)三位科学家因“设计和合成分子机器”获奖。
2015年:托马斯·林达尔(瑞典)、保罗·莫德里奇(美)、阿齐兹·桑贾尔(土耳其、美),因“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获奖。
2014年:埃里克·贝齐格(美)、威廉·莫纳(美)、斯特凡·黑尔(德),为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做出贡献。
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美)、迈克尔·莱维特(英/美)、阿里耶·瓦谢勒(美/以色列),在开发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方面做出贡献。
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美)、布莱恩·克比尔卡(美),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奖。
2011年:达尼埃尔·谢赫特曼(以)因发现准晶体获奖。
2010年:理查德·赫克(美)、根岸英一(日)、铃木章(日),发明新的连接碳原子的方法。
2009年:万卡特拉曼·拉玛克里斯南(英)、托马斯·斯泰茨(美)、阿达·约纳什(以色列),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中做出贡献。
2008年:下村修(日)、马丁·查尔菲(美)、钱永健(美),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2007年:格哈德·埃特尔(德),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贡献。
2006年:罗杰·科恩伯格(美)以对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所作的研究获奖。
2005年:罗伯特·格拉布(美)、理查德·施罗克(美)和伊夫·肖万(法)以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获奖。
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以)阿夫拉姆·赫什科(以)欧文·罗斯(美)发现了泛素调解的蛋白质降解。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凭借对细胞膜中水通道的发现以及对离子通道的研究获奖。
2002年:库尔特·维特里希(瑞士)、约翰·贝内特·芬恩(美)、田中耕一(日)以对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和结构分析方法的研究得奖。
2001年:威廉·诺尔斯(美)、野依良治(日)凭借手性催化还原反应,巴里·夏普莱斯(美)凭借手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获奖。
2000年:艾伦·黑格(美)、艾伦·麦克迪尔米德(美/新西兰)、白川英树(日)因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