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媒援引美国情报部门的消息称,伊朗将与俄罗斯达成一项新的武器采购协议,向俄提供两型战术弹道导弹以及数量不详的“见证者”-136巡飞弹、“迁徙者”-6察打一体无人机。
对于西方媒体的报道,俄罗斯和伊朗均未进行回应,因此报道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从当前俄乌战场的现实局势出发,分析和判断一下俄罗斯向伊朗求购战术弹道导弹的可能性有多大。
俄军的现实困境
也许不少读者对于俄罗斯有可能从伊朗采购战术弹道导弹感到不解,俄罗斯作为从苏联时代继承下来的弹道导弹研发强国,难道已经沦落到要放下身段,向伊朗求购战术弹道导弹的地步了?要知道,苏联时代著名的R-11/R-17“飞毛腿”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家族曾经是很多后发国家起步仿制的模板,伊朗“流星”-1/3就是仿制“飞毛腿”导弹而来的。然而,俄乌冲突持续到现在,经过多个月的消耗,俄军确实面临着远程打击能力严重不足的困境。
曾几何时,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始研发近程战术弹道导弹的国家,这就是在1950年立项的R-11。后来,苏联又在1957年开始研发改进型R-17,其最终的发展型号已经将射程提升至500千米以上,进入到中程战术弹道导弹的范畴。R-11和R-17被北约统一命名为“飞毛腿”系列近程战术弹道导弹。而在R-11/R-17之下,苏联陆军还装备了最大射程70千米的“月球”-M(北约代号“蛙”-7)以及最大射程150千米的“圆点”-U(北约代号“圣甲虫”)近程战术弹道导弹,从而构成了完整的从70千米~300千米的地对地打击体系。
之后,针对R-11/R-17命中精度太差的缺陷,苏联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新一代“奥卡河”(北约代号“蜘蛛”)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其最大射程达到了40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9马赫,圆概率误差30~150米,性能在当时已经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了。不过,在1987年美苏签订的《中导条约》中,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不顾军方的反对,坚持将“奥卡河”战术弹道导弹纳入到条约之中。最终,该型导弹的所有发射车、弹体以及大部分设计资料等在美方人员的监督下,于苏联解体前夕被全部销毁。苏联近程战术弹道导弹的发展由此中断。
冲突初期,俄罗斯大量使用“伊斯坎德尔”-M导弹,但近几个月却很少动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并没有被西方世界所接纳,依然被视为“敌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面对北约步步紧逼的东扩,俄罗斯决定重启研发新一代近程战术弹道导弹,这就是如今在俄乌战场上经常使用的“伊斯坎德尔”-M。该型导弹设计最大射程为480千米,与“奥卡河”一样,其经过改进后,射程也完全可以达到500千米以上。而且,“伊斯坎德尔”-M导弹发射车也能够兼容发射“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最大射程490千米)。
从性能上来看,“伊斯坎德尔”-M确实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近程战术弹道导弹之一。尤其是该型导弹的命中精度非常高,据俄方称圆概率误差最小可以达到5米以内,几乎与激光制导弹药相当。而且,该型导弹的毁伤威力巨大,战斗部重量最大可达800千克。但是,经过之前叙利亚战争以及2022年俄乌冲突数月的高强度消耗,俄罗斯陆军原本储备不多的“伊斯坎德尔”-M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很可能所剩无几。
俄罗斯陆军曾经计划组建至少5个“伊斯坎德尔”导弹旅,但至今只组建了3个,再加上生产“伊斯坎德尔”-M导弹的沃特金斯克制造厂,还要担负沉重的洲际弹道导弹生产任务,其产能很有限。所以,俄罗斯陆军不得已只能继续使用原本也库存不多的“圆点”-U近程战术弹道导弹。乌克兰方面有报道称,俄方甚至将S-300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48N6导弹也用于远程对地打击。这种导弹采用针对空中目标的150千克定向破片杀伤战斗部,打击地面目标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俄陆军似乎已经陷入到无弹可用的窘境。
为什么是伊朗?
俄罗斯如果想要从其他国家得到中近程战术弹道导弹,以暂时弥补自身远距离地对地打击能力的不足,目前有几个可供选择的对象国。在前不久联合国关于不承认乌东地区四州入俄的提案表决中,有143个成员国投了赞成票,而只有4个成员国与俄罗斯一起投了反对票。这四个成员国分别是白俄罗斯、叙利亚、朝鲜和尼加拉瓜,其中前三个国家都装备有不同型号的中近程战术弹道导弹或者大口径远程火箭炮。
白俄罗斯曾从国外引进了一型300毫米模块化远程火箭炮,在该炮技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MZKT-7930型8×8重型轮式越野底盘,研发了“波罗乃兹”远程火箭炮。该型火箭炮不仅可以发射最大射程达到200千米的300毫米制导火箭弹,还可以共架发射最大射程提升至290千米的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命中精度也很高。虽然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几乎可以说“亲如一家”,但是白俄罗斯目前也要直接面对北约国家(波兰、立陶宛和拉脱维亚与其接壤)以及乌克兰的潜在压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白俄罗斯很难再向俄罗斯提供额外的“波罗乃兹”远程火箭炮。
朝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研发了“火星”-5/6/11等多个型号的中近程战术弹道导弹,此外还有口径400~600毫米、射程200~400千米的超大口径火箭炮。但是,这些战术弹道导弹以及火箭炮的真实性能究竟如何,能否满足俄军的使用要求,能否尽快地融入到俄军作战体系中,都是问题。而且,朝鲜国防省装备总局副总局长此前也公开表示,美国关于朝鲜向俄罗斯出口武器的说法“道听途说且毫无依据”。朝鲜未曾向俄罗斯出口武器弹药,也没有相关计划。因此,俄罗斯从朝鲜获得中近程战术弹道导弹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那么,在俄罗斯看来,最合适的就是伊朗。美方报道称,俄罗斯很可能从伊朗获得的两型导弹分别是最大射程达到300千米的“征服者”-110近程战术弹道导弹,以及最大射程达到700千米的“真主之剑”中程弹道导弹。“征服者”-110是一个包括多种型号的导弹家族,其最新型号“征服者”-110D的射程最远,命中精度也是最高。
“真主之剑”是在“征服者”-110基础上通过增大弹径(从616毫米增加到680毫米)、加长弹体(从8.8米加长到10.3米),从而获得了更远的射程。 “征服者”-110的战斗部为450千克,而“真主之剑”的战斗部增加至579千克,后者还采用了弹道末段弹头与弹体分离的设计,提升了突防概率,使得敌方更难以拦截。在“征服者”-110与“真主之剑”之间,还有一款最大射程500千米的“征服者”-313中程战术弹道导弹,也很可能是俄方备选的型号之一。
伊朗研制了多种战术弹道导弹,已经成为伊朗的非对称作战的重要武器。
笔者认为,俄军之所以决定从伊朗采购各型战术弹道导弹,除了两国日益密切的关系,还在于伊朗的这些型号都经历了实战的检验。比如,俄军目前在乌克兰战场上大量使用从伊朗引进的“见证者”-136巡飞弹,并赋予其国内服役编号——M214“天竺葵”-2巡飞弹,这款巡飞弹此前在中东战场上有出色的表现。在10月17日对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攻击行动中,俄军也同样使用了该型巡飞弹。
“征服者”-110与“真主之剑”两型中近程战术弹道导弹也参加过实战。特别是在2020年1月8日,伊朗为了报复美国暗杀苏莱曼尼将军,向驻有美军的伊拉克阿萨德空军基地和埃尔比勒空军基地发射了十余枚战术弹道导弹,其中就包括了“征服者”-110和“真主之剑”。此后,伊朗又在对伊拉克境内驻有美军的基地以及库尔德武装目标的打击中,多次使用这两型战术弹道导弹以及“见证者”-136巡飞弹。所以,俄军通过其实战表现,认为这些伊朗制导武器的性能是值得信赖的。
另外,伊朗这些武器装备的造价比俄军同类武器更低,俄方还能够采用“以战机换导弹”的形式进行交易,节省宝贵的外汇。这些都是俄罗斯更青睐伊朗武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