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河北麦收时节。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闫里乡的麦地里却出现了这样一件怪事:一边是小麦联合收割机马达轰鸣割着麦子,一边是农民开着拖拉机,拉着自制的喷淋设备,跟着收割机洒水,抑制扬起的秸秆粉尘。图据新华每日电讯
图据新华每日电讯
边割麦子边喷淋降尘,这事倒是很新鲜。问题是,这必会增加收割成本,意味着要多花钱,农民干嘛要这样做?
事实上,这并非农民自愿行为,而是不得已为之。据报道,一种植户表示,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嘱咐,收割机扬起的秸秆粉尘会导致空气污染,需要采取措施才能收割。一方面,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碰到的南和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表示,当地环保压力很大,割麦子得用安装有防尘设施的小麦收割机。可农民没有这样的收割机,有关方面还没有调进来。另一边,当地乡里工作人员也表示,不上设备的话,就等两天再割,熟透了割粉尘小。但麦熟不等人,为赶农时种植户不得不拉来自制的喷淋设备,“雇两个伙计洒水,两个人一天得400元,这还没算拖拉机的油钱。”
此事被媒体曝光后,线上线下基本是一边倒谴责:有人认为,“此举矫枉过正”;也有人表示,“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更有人追问,“割麦子污染环境有本事别吃,农民种地容易吗?”
事实上,就连当地农民也表示:“种了一辈子地,第一次见这么割麦的。”
有些人可能认为,秸秆粉尘可降解不会污染环境,没必要治理。客观来说,普通收割机割麦子,不仅会导致麦芒飘飞,还会产生秸秆粉尘,一定程度上确实会对大气环境带来影响。毕竟,有的地方每年“三夏”时节,农机作业产生的扬尘污染已经成为阶段性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不能因为见惯不怪,习以为常,就可以忽视其带来的影响。
打个比方,以前农村一直烧柴燃煤,会产生不少烟雾灰尘和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环境,家家户户都这样,就似乎都没有认识到。如今,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燃煤危害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都意识到了,也支持使用清洁煤源。相信随着农机作业扬尘污染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也会随之改变认识。
只不过,承认农机作业扬尘污染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可以“强制”农民喷淋降尘。本质上,把这方面的降尘任务交给农民也不现实,应由政府部门出面解决。
6月11日,邢台市南和区人民政府发布相关情况通报称,南和区正在积极协调本地和外地收割机收割小麦,要求相关部门做好技术指导和后勤服务,切实保障农民抢收抢种,确保颗粒归仓。
其实在河南,去年就有一项发明出现——小麦收割机的新型降尘装置。该装置由喂入口降尘挡板、出草口导向隔板、出尘口降尘围挡、出尘口雾森喷淋系统四部分组成,能够起到很好的降尘效果,且免费派送。这值得其他地方借鉴和推广。
说到底,生态文明建设事关重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行各业都需要重视。环保治理不能不食人间烟火,需要科学作为。正如当地的通报所言,此事反映出个别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宗旨意识薄弱,作风不严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等问题。在环保治理方面,不能采取“一刀切”的简单工作思维,人为对收割麦子设置障碍,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亦需久久为功。
作者 李万友
原标题:《农民割麦还得花钱喷淋降尘?环保治理不能不食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