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一名语文教师公开举报学校职称评选不公平,引发关注。11月3日,记者从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了解到,目前,专项调查组已进入学校开展调查工作,发布举报视频的教师仍在正常上课。当事人姚老师称,她参与了学校组织的高级教师职称评选活动,自己的综合素质评分在17人中排名第二,但加上“各种投票”后落选;而个人综合素质评分第16名的老师,再加上“各种投票”后成功晋级。“学校领导告诉我,落选是因为我人际关系不好,群众不投票。”该老师表示。(11月3日《新京报》)
教师举报学校职称评选“比人际关系”,此事引发热议,令人嘘嘘。我以为,倘若情况属实,那么就不仅仅是对教师个体的不公和伤害,而是对当地教育生态的破坏。校园虽然很难是“净土”,但也不能上赶着成为“江湖”。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职称评选应该以教书育人论英雄,而不能靠人际关系比高低。这应该是常识,也是保证教育公平和维护健康教育生态的重要原则。
当事人姚老师称,她参与了学校组织的高级教师职称评选活动,和她一起参加的老师共有17名,学校的指标只有6个。学校教师的职称评选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素质评分,第二部分是群众、评委、领导投票。
从制度设计来说,学校职称评选设置群众、评委、领导投票环节,有一定合理性,但该环节的评分占比应该远远低于教师综合素质评分。只有以教师综合素质评分而不是以领导投票为职称评选的主要标准,才能避免教师职称评选在事实上沦为“人际关系比拼”。
可是,姚老师表示,自己的综合素质评分在17人中排名第二,但加上“各种投票”后落选;而个人综合素质评分第16名的老师,再加上“各种投票”后成功晋级。综合素质评分在17人中遥遥领先,最终却被倒数第二的老师凭借“各种投票”反超,由此可见,综合素质评分的占比过低,“群众、评委、领导投票”才是决定性因素。
也就是说,学校职称评选主要评的不是教师的道德水准、能力水平、教学成效,甚至不是教师的“综合素质”,而是教师的“搞人际关系”能力。关于这一点,学校也承认。“学校领导告诉我,落选是因为我人际关系不好,群众不投票。”姚老师表示。
教师职称评选对老师来说都是“天大的事”,因为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份、地位和待遇。倘若教师职称评选沦为人际关系比拼,必然“倒逼”广大教师把“搞关系”而不是“教书育人”作为头等大事,必然导致他们追逐世俗和庸俗,甚至把校园当作“江湖”。在这种错误的价值观和校园文化熏陶之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也必然继承这种“江湖气”,整个社会必然弥漫这股“江湖味”。倘若如此,教育还有希望吗?社会还能进步吗?
教师职称评选沦为人际关系比拼,不可能是某地某校的个案,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成为了行业潜规则,应该深挖和切实整顿。否则,就算当事教师的正当权利最终得到维护,也仅仅是个案正义,对不良教育风气的纠偏几乎没有产生实质作用。同样的问题、同样的不公仍将继续存在。
避免校园沦为“江湖”,就应该从净化和规范教师职称评选开始。“以人际关系论成败”的错误价值观和制度设计,应该从根本上得到纠正。(文/李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