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26日电(记者 谢艺观)在国际“粮食危机”预警下,中国会不会陷入粮食危机?今年粮食是否丰收?粮食安全能否保证?要不要囤粮?26日,农业农村部召开发布会,进行权威回应。
粮食生产稳中向好态势没变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今年夏粮和早稻已获丰收。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夏粮产量2856亿斤,增24.2亿斤;早稻产量546亿斤,增20.6亿斤,连续7年下滑后恢复增产。
“全年稻谷、玉米生产主要看秋粮。”唐珂指出,从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的情况看,今年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尽管局部旱涝灾害较重,但灾后生产恢复及时有效,秋粮长势总体不错,粮食生产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灾害,全年还将是一个丰收年。
“这段时间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实际上也是灾害多发易发期,‘七月十五(农历)定旱涝’还有一周,所以夺取秋粮丰收还要过秋旱、台风导致的倒伏、北方的早霜、南方的寒露风,还有病虫害的关口。”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称。
潘文博表示,下一步会立足抗灾夺丰收,落地落实后期田管措施,全力以赴地夺取秋粮的好收成,确保今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实现小康之年粮食和农业丰收。
粮价没有大幅上涨的基础
在下游需求向好、市场化收购活跃等因素影响下,近期小麦、玉米等收购价格有所抬头,引发了人们对粮食价格的担忧。
“总体上看,当前我国粮价稳中有涨,品种间走势有所分化,不同环节价格波动有所差异。7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每百斤122.4元,环比涨0.2%,同比涨1.7%,其中稻谷价格涨幅最小,小麦次之,玉米价格涨幅较为明显,收购、批发环节粮价涨幅偏大。”唐珂称。
在唐珂看来,我国粮价总体保持稳定有基本面支撑。一方面是上述提到的粮食生产稳中向好。另一方面是粮食库存充裕。“近年来我国口粮库存持续保持高位,目前全国稻谷、小麦库存水平大体相当于城乡居民一年的消费量,玉米库存虽然消化较快,但市场供给有保障。”
在消费端,唐珂指出,今年受疫情影响,口粮居家消费增加,但外出消费有所减少,在消费总量上变化不大。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后,玉米饲用和深加工消费恢复势头良好,但实际需求的增加量也较为平稳。囤粮等造成的粮食短期需求变化亦不会对粮价产生持续影响。
“从后期走势看,以我为主确保粮价平稳运行的基础较好,再加上国际上玉米、大豆等多数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低位运行,国内粮价缺乏大幅上涨的条件,预计随着秋粮陆续丰收上市,我国粮食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唐珂表示。
没有必要抢购囤积粮油
在国际粮食危机和农业气象年景总体偏差下,国内“粮荒”舆论迭起,部分地方出现贸易商和种植户囤粮惜售的现象,一些居民也开始囤粮。
对此,唐珂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消费者出于防范风险的心理多买点儿粮油,一些贸易商和农户出于看好后市的预期适当多囤点儿粮食,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定要避免跟风,防止保管不善造成浪费,也防止后期价格波动下跌带来损失。
“从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我国粮食市场运行情况看,由于粮食储备充足,粮油加工转化产能水平高,粮食市场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强,再加上发达的物流配送体系,国内终端粮油产品的市场供给是持续充裕的,价格也是基本平稳的,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甚至恐慌抢购。”唐珂表示。
国家粮食安全有保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近期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提到,到“十四五”期末,有可能会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其中谷物(三大主粮)缺口约为2500万吨。有人担心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国家粮食安全会出现恶化。
对此,唐珂回应,社科院报告中讲的粮食缺口,应该指的是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产需缺口,而不是实际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缺口。我国产需缺口大、需要大量进口的主要是大豆。
“未来我国大豆进口仍将保持高位,通过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稳步拓展大豆进口来源,有效弥补国内产需缺口、保障国内市场供给。”唐珂表示。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人均占有量是472公斤,远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同时,多年粮食丰收下,库存充裕,价格总体平稳。”潘文博指出,虽然粮食总量平衡下,结构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为调剂品种余缺进口一部分谷物,但总量偏少,国内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是能守住的。
“我国粮食安全总体形势是好的,当前供给没有问题,中长期供应也有保证。”潘文博说,接下来将适应国家粮食安全的新形势新变化,同时加强市场调控,合理引导消费,增强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