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风青杨
近日,河南扶沟。网传因为没有在学校订牛奶,红卫小学班主任就让没订牛奶的孩子,站在讲台上看着别的孩子喝。3月21日,红卫小学就此情况做出回复,班主任已道歉。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已得知此事,正在调查。(头条新闻)
让订了的同学站起来,喝给没订的同学看。不得不佩服这位老师太有才,不去做销售太可惜了。
对于订奶,学生家长是很矛盾的。不订吧,害怕老师吵。订了吧,孩子不喝。如果孩子爱喝,就是每学期交上几百块钱,家长也愿意。但关键是有的学生不愿意喝。不愿意订也得交钱!因为人家都订了,如果你不订,老师就会批评,总是催你。甚至如果孩子不交这个钱,可能同学会嘲笑他,因为孩子都有着一点小小的虚荣心。至于学校为什么强制学生订奶,地球人都知道,答案就是一个字——钱!
与订奶相似“有偿补课”也离不开一个利字。如今有的老师采取“课上不讲课下讲,校内不讲校外讲”的方式,把知识和技巧留在课外,以此敛财获利。换个角度想,如果学生不去参加“有偿补课”,那么这些技巧和知识势必学不到,必然与参加过补课的同学拉开差距。鉴于此,学生去补课其实也有被迫的味道。另外,有的老师还利用补课的时间,透露关于考试的信息和动态,让补课的同学在考试中占有优势,以证明补课的重要性,这完全背离了教育教学的初衷。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根本职责,也是重要使命。作为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塑造人才作为奋斗事业,岂可为金钱污了教师的神圣光辉?但现实是,有些地方对有偿补课听之任之,对有偿家教家养视而不见,对教育乱收费熟视无睹,对乱发滥发教辅资料置若罔闻,对强制搭餐、对买卖生源、对强订校服……
还有教师节送礼,如今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一些家长认为如果大家都送,不送的人很“显眼”,再说礼多人不怪,还是送了比不送放心。甚至有家长表达了“不得不送”的忧虑:不送礼的孩子,那是一定不会照顾的;想要摧毁某个孩子的心理,不搭理他就是,三次打招呼都不理他,他一辈子都会有阴影;想惩治哪个孩子简单,当众狠狠地训他一顿就能让他自闭。作为一名家长,当你看到这段话时,你是送OR不送?人在江湖,不得不送啊!
校园是进入社会的排练场,倘若家长对老师大行送礼之道,教师借节庆笑纳豪礼,难免会对处在人生关键期的学生内心产生负面的“投射”,使其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跑偏”。因为送礼这事怎么着也绕不过孩子,瞒不住孩子。如果八九岁的孩子因为送礼不当,挨了老师白眼,或者知道了自己之所以在老师那里受宠,是因为爸妈给老师送了礼,这将对孩子们的价值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他们将会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把天真无邪的孩子裹挟到这种“潜规则”中,这未免有些太残忍了。
在我们的小学里,谁表现最积极,谁就可以当班长,中学里,谁学习最努力,最配合老师工作,谁就可以早早入团早早当班干部,大学里谁最会和老师来事,套交情,谁就最有机会入党、参加学生会工作,然后得到比较好的毕业推荐。从小学就开始班级中设班长和值日生,学校中设大队长和学生会主席,让小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对权力敬畏和倾慕。确立老师的绝对权威,老师会让最喜欢的学生做班干部,并且明显给宠儿们不同的关注和优待,从而刺激他们去表现、倾轧和争宠献媚,为了获得自己所不知道的消息,用列黑名单、教唆孩子写小纸条的方式告密,一切的一切,是为着管理的方便。
强制订奶、强制购买校服、强制购买教辅书、有偿补课,这些年学校也越来越和各种利益机构牵扯在一起。学校原本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部分老师却钻进钱眼里了,让孩子早早学会了成年人的世俗,助长孩子的虚荣心和势力眼,这样的学校,怎么能放心把孩子交给他们?
一个孩子太早学会成年人的世俗,哪会在学业和品德上下功夫?一个老师如果放下师德一心钻进钱眼里,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下一代?
原标题:让没订奶的学生看别人喝奶 是谁出的"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