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我一下认识了很多教授。坦率地说,我认识的教授只是教书匠,与我心目中的教授截然不同。教授即教书的老师,教书这个职业成了致富的、蛮热的行当,可谓赶上了好时光。这不是我眼红幸苦的园丁富起来了,而是觉得这富起来的背后是否真的振新了中华,培养出多少尊爱老师的学生,或是演绎出催人泪下的师生情。
在三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到“时间就是金钱”的转变中,又锻造出“知识就是力量”。由此,诞生了教书开小灶式的教育经济,致富了许多十年寒窗的书生,仿佛是一夜间让老师重见了旧时私塾先生的风光。以往,在我身边有一帮闲时谈古论今的同僚,而今几乎都已散去,沉醉在开班招生、赤膊揽活,以教育我们的未来在吸金救世。这就是我要侃的爱小财的教授“小灶教育经济”赚钱模式。当然,经济学里没这个术语,也没这项研究的课题,只是我犯起老神来自娱自乐。
借用鲁迅先生在《孔乙己》里说的话,回顾一下这位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的刻薄之言:“旧教育造就了一大批迂腐透顶、百无一用社会多余人,与旧教育相融合的社会精神又呈现为狭隘、冷漠、昏蒙、油滑的生命特质。”今天,小灶式的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呢?鲁迅的刻薄之言也多少做了归总。
教书开小灶本是做老师对学生的负责态度,也是本质所在。而今,爱小财的教授多如牛毛,开小灶的目的就是敛财。老师给学生开小灶就是课外开的课,俗称辅导,其实也不竟然,课堂不教开小灶,这样钱就哗哗的来了。小灶式的教育是当代崭新的、经济目的最强的育人模式,当然也是从历史传承中继承来的。有识之士说:这是社会竞争的必然。也有人说:这是教育经济的外延。我不懂得经济学原理,也不懂得教育经济学的目的,但眼里看到的总是气傲的老师和被逼的学生在教育机器里碾砸,听见的都是让我心痒的钱。
如今,被尊为名师的人几乎都荣登小灶的炉台,他们的辛劳如同周扒皮偷偷摸摸的学“半夜鸡叫”。当然,周扒皮是勤劳致富的人,他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迟,起早贪黑的为了奔小康,得到的却是被人骂成黑心的恶霸。而今,周扒皮式的人物太多,但致富的机会却少了许多,得此开小灶致富又不是长工们能干的活,小规模的“垄断”就成了门道。
“你要记住这些都是考试的重点,记住了吗?”这是严厉又负责的点拨,随后又是:“你下次来上课的时候,别忘了把学费带来。”这是犹抱琵笆半遮面的提醒。其实,这两句都是重点,着重之处是老师凭玩这行当的经验,以及认钱不认人的笑脸。如果说,小灶教育经济能撬开学生天才的大脑,那我一定要为之大张旗鼓的呐喊,估计自己也会开个炉灶。但是,认为“落后”的学生又有几个是蠢才?弄不好反被这小灶炖熟了狭隘、冷漠、昏蒙、油滑的味道。其实,小灶式的教育是中国文化中的四不像。一不像马的刚勇、二不像鹿的温顺、三不像骆驼的坚韧、四不像驴的吃苦耐劳,整合的是偷奸取巧。
如今,开小灶式的教育经济不是雨后春笋,而是核爆。虽然,小灶的教育形式五花八门,但这儿的磁场无非是交钱取经。正能量的笑脸是为人师表,骨子里却是有的放矢的捞钞票,基因是教育缺失了平等。当然,这不是调侃教育公平,教育就会公平的事。我东一榔头西一棒的写这些,不禁嗤笑:如今的人民教师应该把“人民”去掉,干脆还是叫教书匠的好。这样,花钱的人也没牢骚,学生以后也不会忘了“师父”的教导,免得还为自己不能为人师表而涂脂抹粉。
当然,自嘲也不是所有人敢为,如哪位像冰心在《晚晴集·我的故乡》中所言:“我的祖父谢子修老先生,是个教书匠。”这反让我恭敬备至!可以说:当下的多数教授,是百无一用的捞钱人。
原标题:刘工:多数教授,百无一用的捞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