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1946年5月生,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少时家贫,遍尝艰辛,成功后致力于慈善事业,并常就各种问题直言发声。近日,他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
新京报记者 彭子洋 摄
■ 回眸
2016年12月21日新京报版面
“除了人力,什么都比美国贵。”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的一番话当时引发社会热议。2016年北京时间12月19日晚,曹德旺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72岁的曹德旺依旧精力充沛。
早晨7点半,记者到达他的办公室时,他已在会见第一拨来客。采访中谈及“退休”话题时,这位雄心犹在的企业家有些激动,高声反问:“你看我还年轻、身体还健康,为什么要逼着我退休?”
曹德旺原本打算9月份退休,中美贸易摩擦出现之后,他决定将这一计划延后。“我为什么还赖在这里?我知道国家培养一个真正做事的人要花很大的代价。我是为中国做贡献。”
作为挺身而出介入现实的方式之一,曹德旺经常以犀利的言论而引发热议,这一个人风格并未因屡次被推向舆论风口而有所改变。
谈到中国经济问题时,他直言:“6%的GDP增速还是太快,中国要做的是针对客观的需求去补短板,要提高高科技方面的水平。”谈到小微企业融资难,曹德旺称,比起解决融资的问题,帮助小微企业减税更重要。而在谈起自己一手创立的福耀时,曹德旺从宏大的忧虑中抽身而出:“一些企业家的烦恼我没有。现在福耀低负债经营,这是我这15年来最享受、最美好的事情。”
“未来还会在做大做强主业上下功夫”
新京报:过去十五年,你印象比较深的事情是什么?
曹德旺:15年前是2003年,在2003前一年的2002年,我们刚打赢了反倾销的官司(编者注:2002年8月30日,经法院裁定,中国汽车玻璃在加拿大销售不构成侵害,福耀玻璃赢得了我国入世后第一起反倾销案)。
那对福耀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福耀在国际市场的销售没有受到影响。
福耀1987年成立,从1987年到2003年的16年里面,我学会了怎么做玻璃,而从2003年开始,福耀整理过去学到的技术、经验,开始做自己的产业,真正起步了。
新京报:总结过去的十五年,福耀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曹德旺:可以说,福耀真正的发展就是在这15年。在15年飞跃性的发展中,福耀的资产和股票市值翻了几十倍。
15年中,最重要的一条收获,就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带着我会成功的信念,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主业,把做玻璃这件事坚持做下去。有所不为,就是不被周围影响,不改变福耀坚持做大做强主业这一发展目标。比如,福耀不往互联网、房地产的方向发展。为什么?因为我知道,我的精力有限、我的资金有限、我的经验有限,要把我所有的精力、资金、经验都全部动员到发展主业这一位置上,而不是被其他的东西分散。
对于企业家来说,审时度势是非常关键的。要非常谨慎,要树立起高度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做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家,必须明白——我们所从事的是一个风险事业。那么,怎么防范风险?要戒掉你的贪婪。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中,我自己感到非常自豪的一点就是,每次小小的事情都会引起我的重视,不能做的事情我必须坚持不去做。
我会坚持初心,做强主业。未来还会在做大做强主业上下功夫,一直坚持制造业,不会涉及房地产什么的行业。
“我要为中国做贡献,延迟退休”
新京报:9月16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你提到,自己本打算9月份退休,但在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之后,退休的事情还得往后拖一拖。
曹德旺:对啊,福耀本身就很大,现在又碰到贸易摩擦等各方面的要素,曹晖(注:曹德旺儿子)还不适合接班。
你看我还年轻、身体还很健康,为什么要逼着我退休呢?现在对我来说最好的、最符合我个人利益的,就是退休去玩。但我为什么还要赖在这里?因为我想到,一个国家培养一个能够真正做事的人要花很大的代价。我是为了一种家国情怀,是为中国做贡献,才这样做。你说,中国有几个我曹德旺这样的企业家。
新京报:你打算像李嘉诚那样工作到90岁?
曹德旺:我很爱国,也很爱我的员工。怎样处理(退休)这个事情,我有自己的度。
“6%的GDP增速还是太快,高科技短板待补”
新京报:今年以来,不少人对中国经济忧虑,你如何看?
曹德旺:我认为不是忧虑,是中国人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和期望值。在过去很多年,我们中国的GDP达到了九点几的增速。你看美国过去的30年,什么时候GDP增速超过3%了?一个国家GDP的高增长不一定是好事,经济应该是曲线式的逐步往上走。国家必须进行适时的调控,压一压是正确的,GDP跌下来一点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而且,在前些年,由于单纯追求GDP增速,引发了很多低水平、同质化的重复建设,这对经济的破坏比较严重,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环境污染等。
中国经济已经高增长了这么多年,是不是还需要那么高的GDP增长?GDP的增长要通过人来实现,我们人口增长才多少,那么高的GDP增长哪里来的?在改革开放初期,基数低,加上市场紧缺,GDP高速增长可以理解。现在什么都有了,就不要对GDP有那么高的期望值了。接受现实,经济必须做调整。
新京报:具体做哪方面的调整?
曹德旺:各方面。6%的GDP增速还是太快,中国人口才2%的增长,GDP怎么实现6%的增长?美国、日本、德国这些国家的GDP都没有这么高,我们中国为什么要这么高增速?GDP始终往上跑才有问题,必须在波动中的平衡,中国经济不需要那么高速度的增长。
GDP多少的增速合理?我认为随缘,根据中国的实际需要,多少都可以。中国要做的是,针对自己客观的需求去补短板、进行建设,而不是讲GDP增速。
新京报:哪方面的短板需要补?
曹德旺:应用材料技术方面有待提高,比如现在中国要进口芯片。这些年中国通过努力,传统产业方面的追赶基本上做的差不多了,但很多高科技产品还有短板。
“政府出手驰援民企不是长久之计”
新京报:最近资本市场一度有“国进民退”的说法,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曹德旺:如果“国进民退”存在的话,我认为这是国资被动的行为。国资企业本身没有权力做出这个决定,是地方政府为了拯救这些民营企业,让国资出手把这些企业先收下来,国企不听不行,必须执行,这是“国进民退”真正的真相。
可以说,这种“进”是被动的“进”,不是主动的“进”。“进”的目的是为了救这个民营企业,不让民营企业倒下,这种“进”是善意的参与,而不是恶意的抄底。
现在国企托管一下,目的是不让民企倒下来。“国进”确实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但在目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也只能这样做,政府现在也处于两难的位置。
新京报:在你看来,政府应该出手“救”吗?
曹德旺:目前政府的做法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办法。短期可以,长期作用有限。
这种事情刚发生的时候,政府还很豪爽,会驰援一下,但不是长久之计,公平的做法是,谁做的事情谁承担责任。市场有进有退,有赢有亏,赚了是你的,亏了也是你的,不该政府来兜底。
新京报:据你观察,民企面临目前这种困境的症结在哪里?
曹德旺:短贷长投是这次民企困境爆炸的导火索,但根本症结在企业家的“头(脑)”,民企负责人自身经营素质有待提高。
此前一段时期,银行有很多钱,民企跟银行签订一年的贷款合同,拿着这种短期融资去做长期投资,希望能够赚快钱。但这无异于火中取栗,到炭火中取栗子,肯定要被烫到手。等银行贷款到期,企业放出去投资的钱收不回来,资金链断裂,企业陷入困境。据我的了解,出问题的企业中,大部分都是这样的状态。
很少有企业的老板意识到短贷不能拿去做长投。企业家你把企业的股票拿去抵押,抵押了做什么?拿去投资,知道投资有风险吗?企业现在崩盘了,政府拿钱去救,这公平吗?
我的企业也是民营企业,为什么此次福耀不受其害?因为之前福耀也犯过这方面的错误,1984年、1993年经历过两次资金链方面的危机,后来我们吸取了教训,知道不能这样做。
“企业家必须面对宏观经济调整的现实”
新京报:对处于困境中的民营企业,你有什么建议?
曹德旺:要自己救自己。要意识到,中国的企业家是中国精英人群的一分子,而在这1亿多的精英人群后面是12亿打工的人。如果要求国家来救这部分精英人群,谁来救精英人群后面十多亿人?
企业家必须面对宏观经济调整的现实,和国家去杠杆政策统一,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企业的业务分为一、二、三、四、五等档次,留下最好的业务来经营,留下自己有能力、有把握、有兴趣挣钱的业务,其他的业务该重组的重组,该破产的破产,该卖掉还钱的卖掉。
新京报:目前看,民营企业发展环境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善?
曹德旺:我建议,所有的民营企业家都要真正反思和检讨自己,这样才能进步,要自己检讨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目前最需要改善的还是,要提升企业家队伍的素质,发展、培养企业家自身的综合素质。比如,最近出现的“短贷长投”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企业家的素质不够,起码说明了企业家自身风险意识不够。如果把所有的问题都怪到国家和市场环境上,我认为是不公平的。
新京报:今年业界还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曹德旺: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全世界的难题。一方面,强制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是没有道理的,因为银行也是企业,也要追求盈利。但小微企业要不要办下去?当然要办,而且非办不可。
那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用财政手段帮助小微企业。什么是财政手段?国家首先把小微企业的定义定清楚了,比如雇工10人以下的企业是小微企业。对这些小微企业应该免征税。马云也好、李书福也好、我也好,我们的企业都是从小微企业做起来的。等小微企业成长壮大之后,再让它们交税,到时它也会心甘情愿地交税的。比起解决融资的问题,帮助小微企业减税更重要。
■微言
企业家精神的炼成离不开大时代
曹德旺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他的案例,可以为所有的经济学课堂提供非常有力的素材。
不过,秩序学者认为,人和事物的发展,都有其秩序维度。企业家的发展也是一样。曹德旺先生在中国白手起家,到最后走向全世界,都与秩序维度的成长有很大的关系。
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有了商品买卖的市场秩序,九十年代中国开始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私人企业的发展,加入WTO以后开始了大规模融入国际市场,大规模发展城市化,汽车产业进一步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秩序在房地产市场的推动下快速成长起来。
在曹德旺的每一步发展中,都碰到了市场秩序成长的机遇。当然其本人作为有担当的企业家,每一步都承担了市场秩序建设的责任。这使得他作为成功的企业家,也有了成功企业家所需要的市场秩序维度的支持。
中国企业家进入美国,曹德旺做得更好,他自己总结的经验是,做人要诚信,做企业也要诚信,只要诚信为本,就可以很好地融入美国。从秩序的角度来说就是,诚信可以赢得美国所有维度的秩序的尊敬,从而去除了进入美国市场秩序和其他秩序时所能碰到的所有的障碍,从而成功在美国生存、立足,并得到很好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看,曹德旺为中国民营企业,甚至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样板。
■问答
●新京报:过去一年,你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曹德旺:最大的改变是大了一岁(大笑)。
●新京报:过去15年当中,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是什么?
曹德旺:我的企业低负债或者不负债经营,这对我来说是最美好、最享受的事情。
我好像做什么事情都不遗憾。
●新京报:对未来您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曹德旺:最大的期待是大家一起能够度过这次全球性的经济波动。正是因为全球经济处于一个下滑的状态,才会有吵架,国家之间才会有摩擦。
●新京报:在你看来,这一轮全球性经济的波动可以称之为危机,是吗?
曹德旺:危机还没有真正开始。这算什么呢,算是有点凉快吧。我把它比喻成季节中的重阳节的天气,穿衬衣加西装就行了。
(原标题:企业家曹德旺 政府驰援民企非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