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风青杨
近日,有网友爆料:某学校学生会同学在群里问“7号要开会吗”,并@了学长,紧接着群管理员跳出来提醒她,请注意自己的干事身份和说话方式。
大学学生会干部凭什么“官威”十足?其实,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这种情况并非个别现像,还记得7月份中山大学任命200多名“部长副部长级”干部吗?一所大学居然200多个学生干部岗位,而在“秘书机构”和“组成部门”两层级中,还特别标明了职位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这究竟是学校还是官场,是学生还是领导干部,是来做官还是来学习的,一看就让人满脸晕懵。
一些大学学生组织“官场化”、学生干部“官僚化”的现象,可谓由来已久。一些学生加入学生会为的只是那个头衔带给自己的便利和好处。对他们自身而言,热衷于“当官”,拼谁的职务大小、级别高低。这样的“学生官”会带来怎样的校园风气,可想而知。
来看看这事被曝光后,这位学生在微博上的道歉:
“我是袁显栋,今天,我怀着万分的愧疚及懊悔写下这份道歉信,以表示我对自己言行造成的严重后果深恶痛绝以及改正错误的决心。因自己言语上对询问开会时间的同学出言不逊后,我已深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愚蠢言论感到很羞愧,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这是我长期以来对自己放松要求,思想懒惰的结果。我要通过此次事件,提高我的思想认识和内在修养。希望同学们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积极改正错误思想,提高个人觉悟和修养。请大家接受我诚挚的道歉。“
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学生,朝气蓬勃的年纪,却沉迷在学校那点一官半职里,迷恋一丁点儿权力营造出的虚荣感。连这道歉信,也是复制来的满口官腔和套话。这才二十岁啊,很难想象他以后几十年里只会变本加厉越来越深。
“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观念,大学里究竟为什么会出来这么多的“官”?这恐怕与社会这个“大染缸”也密不可分。因为,在大学里是党员、班干部,毕业分配工作时就会“高人一等”成优势,现在大学毕业虽不分配工作了,但此还是成为一些用人衡量大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于是,后来就出现了大量的学生干部,在其档案中这两项特别突出,其原因是“你知道”的。
但现在“官员”何止在大学?小学就开始有了,什么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后来却与班干部混为一谈、捆绑在一起了,学习好的就能当“队长”,为了让孩子充分感受“官威”、炫耀孩子的“优秀”,一些家长甚至不择手段地跟老师“走后门”,为孩子“要官”。
在小学校园里,班干部是班主任的直接代理人,拥有着班主任赋予的“最高权力”,这些“权力”包括了检查作业、背书情况、汇报班级同学学习情况等等,在一个班级小社会,这些“权力”可能让孩子变得复杂,甚至滋生各种各样的“腐败”空间。从贿选拉票“当官”到利用特权敛财,一些小学生熟练运用成人世界的游戏法则,让人瞠目结舌。有些手段或许就是跟着自己的老师学的。
在我们的小学里,谁表现最积极,谁就可以当班长,中学里,谁学习最努力,最配合老师工作,谁就可以早早入团早早当班干部,大学里谁最会和老师来事,套交情,谁就最有机会入党、参加学生会工作,然后得到比较好的毕业推荐。从小学就开始班级中设班长和值日生,学校中设大队长和学生会主席,让小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对权力敬畏和倾慕。确立老师的绝对权威,老师会让最喜欢的学生做班干部,并且明显给宠儿们不同的关注和优待,从而刺激他们去表现、倾轧和争宠献媚,为了获得自己所不知道的消息,用列黑名单、教唆孩子写小纸条的方式告密,一切的一切,是为着管理的方便。
高校即便不是“象牙之塔”,也不能把自己混同于过度行政化的“官场”。作为服务学生为宗旨的学生会,就更不能过度地沾染服从于官阶大小的“官场”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