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充足
睡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国民间,流传“吃得好不如睡的好”,“睡眠乃养生之要务”。现代科学证实,在睡眠过程中,脑细胞里面蛋白质合成的程度增高,通过蛋白质及其他物质的合成来修复和完善脑细胞神经元纤维。所以,白天的消耗,到了晚上通过睡眠得以补充。睡眠不但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获得新的活力,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长期缺觉一定会带来疾病,甚至影响寿命。
睡眠的四大功能
记忆功能 人们大脑中的能量、氧、神经细胞等,经过白天思维的耗损,要达到最佳的补偿和代谢,需要在静止中进行。因此,睡眠质量越好,思维就活跃,越能完成记忆补偿和递增的良性循环。
美容功能 由于体内许多生物化学功能需要在深度静止中进行,才能引发各种激素的分泌,使皮肤的代谢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条件下加快更新步伐,精神更饱满,血液更畅通。睡眠充足者则因血流量充足而显得面色红润、富有弹性;反之,睡眠不好则皮肤萎黄。
代谢功能 人体的新陈代谢越旺盛,激素分泌越多,反过来又能促使代谢功能的良性循环。但是,激素的生成,必须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中完成。所以对人体的健康来说,良好的睡眠显得尤为重要。
免疫功能 人在平静的睡眠状态中,体内会生出一种“胞壁酸”的物质T细胞,它能使体内某些不完整、不平衡的耗损及刺激达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和整理,使险些被病毒攻克的免疫体系很快恢复“战斗力”,从而使病毒败下阵去。
每天睡多少时间好呢?没有绝对标准,不完全取决于时间多少,而取决于睡眠的质量,睡眠质量好不好?睡眠足不足?并无时间标准。只要能入睡快、睡得深沉、香甜,睡醒后,浑身轻松、精神饱满、精力充沛、消除疲劳,即使睡眠时间短一些,也说明睡得好,睡眠充足。反之,就是睡上十几小时,醒后仍疲乏无力,疲劳没有消除,也不能说是睡得好。所以说,睡眠质量的标准,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00多万人观察后得出结论,每晚睡6-7小时,并辅以半小时至1小时午睡,最有助于延长人的寿命,而每晚睡8小时或更长的人,以及每天只睡4小时或更短时间的人,寿命将缩短。这只提供给你一个参考数据。按照人的生物钟,最有效的深睡眠时间,是在夜12点直至凌晨。
睡眠充足,就会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浑身轻松,充满活力,抗病力强;
睡眠不足,就会精神焦虑,体力不支,萎靡不振,昏昏欲睡,提前衰老。
(二)睡眠最大问题是失眠。
人的一生中,不失眠者极少。造成失眠的四大诱因
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引起或加重失眠的因素。比如睡前喝咖啡,浓茶,吃得过饱,吸烟太多;又如变换床位,改变作息规律等原因。
心理因素 思虑过度,想得太多,精神紧张,太兴奋、太紧张等原因。各个年龄段心理状态不一样,学生一般是功课负担过重;中年多半是工作压力大所致;老年是因许多事放不下,担心多,不能自我解脱。当然也有因恋爱失意、生活压力大,或其它因素造成失眠。失眠者有相同的个性特点:内向敏感。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易冲动。大多失眠者把睡眠当作任务来完成,认为每晚必需睡足8小时或是更多,因此往往不困也上床,对睡眠过分关注,引起紧张,甚至恐惧,而导致失眠。
机体因素 许多慢性病患者容易失眠。例如:鼻炎,哮喘,感冒,咳嗽的病症,要对症治疗。
环境因素 噪音,强光、太热,太冷等原因。
据2002年在中国睡眠调查的结果:大约有四成人饱受失眠的困扰,其中只有1/4的人会去医院求诊。
(三)怎样克服失眠,提高睡眠质量呢?
我以前失眠是非常严重的,曾经有过长时间整夜不眠,深受其苦。现在老了,睡眠已不是问题,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1,”起居有常”,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为克服失眠,先可以采取不困不上床,上床就老老实实的睡觉。但是在深睡眠时间一定睡觉,闭目养神,慢慢养成习惯。
2,白天要有一定的运动量。凡是活动较多的人,都容易入睡,劳累的人往往躺下就睡着。
3,克服心理障碍是关键,放松心情,排除杂念,前面有六个”忘记”,把一切都放下,”放下”是不容易的,一生有多少事放不下,慢慢修炼。不要过分关注,把睡眠当成任务和负担。
4,养成自己一定的睡觉习惯,例如躺在床上看一会书,或者默数单调的数字,帮助尽快入睡。
5,睡眠姿势不可忽视。古语有“睡如弓”之说,就是不要俯卧,少用仰卧,多用側卧。其中以右側卧为佳,可以缓解心脏压力。这是右腿约直,左腿弯曲,脊柱稍弯,形如弓,右手放枕前或头边,左手放腿上,全身自然放松,这样容易入睡。睡姿时有调整,但以此为主,以放松、自然、舒适为准。
6,晚餐要少,给肠胃减压。,睡不当风,不蒙头掩面,避免灯光,尽量不依赖药物催眠。
坚持睡前热水泡脚,然后搓涌泉穴36次。
睡眠朝向也有讲究,冬夏宜南北,春秋宜东西。
睡眠时间,春、夏宜晚睡早起,秋宜早睡早起,冬宜早睡晚起。
五、养生综述
养生之道即健康长寿之法则。健康是长寿的基础,健康长寿是世人之所期盼。人的健康分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只有身心健康又长寿才是我们的探求养生之道的目标,我们的口号是:康而寿。
影响健康长寿的因素有诸多方面,先天的生理条件,家族遗传因素,后天的生活方式,饮食营养、卫生习惯,运动健身,劳逸结合,心理素质,性格修养,文化程度,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等。
老年人一般都免不了有个三病两痛的。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统计报道,在临床发病率中,大约有30%属于药源性疾病,21%属于感染性疾病,还有16%属于误诊造成的医源性疾病,这么多的医药陷阱,我们真应该好好反思,也提醒我们必需加强自身在养生方面的修养。对付12.3%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可以通过”三分治,七分养”来解除,至少可以得到缓解。
因为人体天生就有保障生命的三大功能,即排除病毒细菌的抵抗能力;对付肌体病变的自愈能力;修复伤病缺损的再生能力。如果仅靠药物和外力来支撑生命,那么必然会使自身的康复功能丧失殆尽。科学证明,绝大多数药物都有毒副作用,”是药三分毒!”久用还会产生抗药性,最后造成无药可治,走向恶性循环。治疗方法的滥用或过度用药,损害了许多人的健康。
那么,什么才是治病—特别是对付各种慢性病的最根本,最有效,最安全的办法呢?一句话,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从被动治病,转变为不去生病,这才是医学发展的最高境界。中医<内经>有句名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一身正气,邪气难侵;若邪气凑在一起,必是气虚之故。因此,必需增强自身的保健意识,在”养生之道”方面下些功夫。博采众家养生之长,量体裁衣,适我者用。最最关键的是要”身体力行”。不因为细微末节而轻视之;也不以”老生常谈”而不为之。只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到晚年,我能有现在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正体会到”无病一身轻”,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节约医药费,争取活八十九十岁。
后记:
自从关注”养生之道”以来,经过收集,整理,编写出初稿,后来又经多次修改。今年入夏,分别多年的同窗F同学邀请我到石家庄他家,并去附近的清凉山论道,交流养生心得,互相促进,收获颇多。他写的”术后十年话养生”一文对我启发很大。现在这个版本,是经他的帮助修改后,我又参考他的文章修改而成。若能对读者有所助益,我们深感欣慰。文中参考了大量的报刊资料,学人深表感谢。不妥不足之处,敬请不吝赐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