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圈一片欢腾,因为领导说要降关税,他们就以为以后买东西就会便宜了。我告诉这些朋友,你们别高兴的太早了,降了关税其实并不能让进口商品便宜多少。原因很简单,中国的进口商品除了关税,还要交进口商品增值税和进口商品消费税,后两者也是老百姓买不起进口商品的主要根源。
一般来说,在销售的进口商品,需要缴纳进口关税和增值税,其中很多产品需要缴纳消费税,再加上运费、场地租赁费、人员工资福利以及营销费用和利润,若某一品牌是多级代理商,中间环节的费用会更多。举个例子:Louis Vuitton的Neverfull中号手袋,中国售价9650元人民币,法国售价895欧元,仅合约6341元人民币。实际上,这款手袋在全球的价格都差不多,那为什么中法相差三千多?原因很简单:税。
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销售的商品只有一个goods and service tax,也就是消费税,譬如新加坡原来是3%,后来涨到5%,新加坡老百姓为此怨声载道,不过,人家增加了税,这些税也用在社会福利上了,老百姓慢慢也不说啥了。全球最高税率的国家,GST是15%,不过妇女用品、婴儿用品是不收税的,因为人家的政府说不能因为你是女人,为社会生了孩子,就要受惩罚,要缴重税。而伟大的中国呢?大家可以去商场看看妇女儿童用品,尤其是婴儿用品,不管啥品牌都贵的要死,你以为那是质量好?你大错特错,里面基本上都是税。而且,这些税用在哪里你根本无权过问,问多了你就会给自己惹麻烦。
有次,一个做化妆品的美女跟我说一瓶洗面奶里面有50%是税,我以为她开玩笑,结果上网一查,她还真没乱说。不仅如此,人家国外对教育、医疗相关产品也是不收税的,中国呢?嘿嘿,这叫做支柱产业。啥叫支柱产业?翻译成爱国青年能听懂的话那就是收税多的产业,我这么说没错吧?
由于中国关税畸高,进口商品价格明显高于原产地,导致不少老百姓近年来赴海外“扫货”。老百姓一出国,大到名贵手表、品牌服饰、奢侈皮具,小到厨房用品、奶粉香水、红酒餐具甚至是马桶盖垫都要大包小包往国内带,因为价格相差太大。
那么,这回领导说降关税,实际上老百姓是得不到什么实际的好处的。我给大家举俩例子:一,一块在内地售价为27000元的瑞士进口手表,包含17%的增值税3920元,30%的消费税6230元,11%的关税2670元,现在政府即便是把关税降到5%,老百姓也就少花一千多块钱,还是比国外贵得多;二,以揽胜5.0T最高配版为例,该车型在中国定价为279.8万元,经销商加价后市场终端销售价为320万元。然而,该车在英国仅售83.5万元,而在美国,这款车定价为83.3万元。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因为这车到中国需要缴纳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等一系列费用。按照我国现行税率和税费计算公式,排量超过4.0升进口车完税后价格大概增加一倍。再加进入中国的运费、仓储费、经销商利润等,这款车于是就卖这么高了。
中国关税25%,还要交纳17%的增值税,最高为40%的消费税,这样,汽车进口到岸综合税率(关税+消费税+增值税)就成了47.7%—143.7%啦,其中排气量3.0升到4.0升区间的的综合税率为95.4%,排气量4.0升以上的综合税率为143.7%。所以完税价=到岸价格+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应该看明白了?还是以揽胜5.0T最高配版为例,它的关税为20.9万。你现在即便是把关税降到5%,也就是缴纳关税4.175万,也不过是便宜16.7万而已,还是比国外贵得多。我计算还是以英国零售价为基数的,人家这个价格是已经含了税的。所以,领导喊着降关税,大家千万别激动。只要目前中国的税收机制不改,进口商品老百姓还是买不起。
有经济学家曾经感慨说,在战争中,我们会用军舰封锁敌国的口岸,因为禁止贸易会给敌国带来麻烦,让敌国民众生活质量下降;而现在,我们却是公开构建贸易壁垒,甚至把出境购物的老百姓当成了敌人!
中国政府说这么收税是叫关税保护机制,但是,在天佑看来,这种关税保护机制,实际上助涨了中国某些企业的不思进取,或者说保护了落后产能,粗制滥造甚至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不能不说跟这个保护机制有关;当然,这种关税保护机制其实也是政府对老百姓的掠夺。如果中国政府改变目前的税收机制,也跟国外一样只有一个goods and service tax,哪怕是按最高税率的15%,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也会比现在便宜的多。
那么,美国政府知不知道中国的关税实际上被聪明的中国政府拆分成关税、进口商品增值税、进口商品消费税了呢?他们很清楚。只是,在中国宣布降低部分商品关税的情况下,他们怎么要求中国政府处理后两个税种,我们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