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12月发生了什么?
我说:“南京入城。”
没错,也就是南京大屠杀。
“日本军在激烈战斗尾声阶段占领了南京城,在那儿杀了很多人。因为日军并没有管理俘虏的余裕,对投降的军队和平民进行了大量的杀害。究竟有多少人遭到杀害,历史学家们在细节上有着种种争论。然而,大量的市民卷入战斗,遭到屠杀,这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抹消的事实。”
“有说法称中国人死亡人数是40万,也有说是10万人,但是40万和10万之间,又有什么区别?”
当然,我并不知道这有什么区别。
这段让日本右翼势力着急上火的言论,出自一本日本长篇悬疑推理小说——《刺杀骑士团长》,这本书一问世就遭到该国右翼人士的不断攻击,甚至有极端人士在推特上发起抵制运动,声称“不能允许他说反日言论”。更让他们跳脚的是,这本小说在百般阻挠下仍长期高居日本图书销量前列,前几天刚上架的中译本也受到广泛热捧。
哪个日本作家这么勇猛,能让本国右翼势力吹胡子瞪眼,却毫无办法?来!环环告诉你几个关键词:且听风吟,海边的卡夫卡,挪威的森林……
没错!就是那个连续多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的小说家——村上春树!
30多年前,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腰封上写下广告语——“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当时的他还是个眼神忧郁、擅长书写爵士乐和威士忌的小资爱情作家。
年轻时的村上春树在摆满唱片的书架前。
如今,年近古稀之年的他突破“小确幸”风格,开始与严峻历史话题短兵相接了……
在写《刺杀骑士团长》期间,村上春树曾公开表示,希望用讲故事来对抗“歪曲历史”。他直言:“历史乃是之于国家的集体记忆,将其忘记或偷梁换柱是非常错误的。必须同历史修正主义动向抗争下去。小说家所能做的固然有限,但以故事这一形式抗争下去是可能的。”
在最终成型的小说里,村上春树更是深入反思战争。他直接点出“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备受日本右翼攻讦的真实历史事件,详述了一位日本音乐家二战时期在南京被要求以极其残忍的方式砍杀中国俘虏,退役后因战争心理创伤而自杀的故事。
也许你会说,这一点都不“村上”。但事实上,村上春树的转变并非突如其来,而是一种自然的延续。
因为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也曾经去过中国,所以村上春树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起这个古老的国度。在全家搬去日本神户之后,村上春树也开始有了很多来自中国的同班同学。
在村上春树的成长过程中,美国流行文化正强烈冲击日本社会。他一直喜欢西方文学,曾自称“从来不曾被日本小说深刻感动过” ,加之后来常年旅居国外的生活经历,这使他的作品总有种对本国精神的刻意远离。
这些出身和阅历都使得村上春树的作品一点也“不日本”,而是兼具中国文化情结及西方自由主义色彩。
尤其是到了1995年,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令村上春树大为震动,此后,他作品中的社会性也日益凸显。
在村上春树的作品中,中国一直都是高频词汇。在《去中国的小船》一书中,他借中国老师之口说:“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说起来像是一对邻居,邻居只有相处得和睦,每个人才能活得心情舒畅。为此,我们必须先相互尊敬。”
这部小说创作于中日恢复邦交后不久,当时的村上春树充满了对中国的憧憬,他认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未能像期望的那样和睦相处,根源就在于战争所造成的两国人民的隔阂。
在他写的《奇鸟形状录》中,曾参与侵华战争的本田伍长说:“我们在这里打的这场战争,无论怎么看都不是地道的战争,这场战争根本没有大义,纯粹是相互残杀,遭殃的说到底是贫苦农民。”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杰⋅鲁斌对此解读称,随着村上春树的创作不断深入,中国在他的笔下已然成为日军罪行受害一方的象征。
这次的新书《刺杀骑士团长》提到的历史问题,正是村上春树对日本暴力传承和渊源思考的延续。该书译者林少华曾指出,中国是村上春树反思日本充满血腥暴力的历史和追问当下日本姿态过程中无可回避的因素。
不少人对村上春树敢于揭露史实的行为表示赞赏。日本东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藤井三就评价说:“村上春树是一位非常有良知的作家,这体现在其思想上对于战争受害国家的尊重。”
或许也正因如此,在右翼势力猖獗的日本,村上春树始终对于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保持反省态度,并三番五次直斥日本右翼试图淡化历史罪恶的行为。作为一名坚定的摩羯男,村上春树甚至曾公开向反动势力叫板说:“若要在高耸的坚墙与以卵击石的鸡蛋之间做选择,我永远会选择站在鸡蛋那一边。”
(副标题:最近村上春树干了件事 让日本右翼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