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神农架动物的白化现象一直受人观注。近日,吉林省桦甸市长白山林蛙种源基地近日再次发现白化动物--“白蛙”。
这次发现的是一只“白蛙”,身长约3.5厘米,体型和正常蛙一样,通体透明,外观可见骨骼和内脏。正常蛙的眼睛上侧有眼睑,这只白蛙因皮肤薄且透明,像没有眼睑一样,黑色的眼睛分外醒目。
11月10日,吉林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唐景文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白蛙”系蛙类罕见的白化现象导致。
白化动物大多发现在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中,其中以哺乳类中发现的种类较多,包括白蛇、白龟、白环颈雉、白乌鸦、白兔、白鼠、白猴、白狐、白狮、白虎、白骆驼、白牦牛等等,不胜枚举。
人类也有这样的个体,属于白化病,俗称为“天老儿”。白化动物在我国古籍中和民间多有记载,如《史记?五帝本纪》中关于白熊的记载、《魏略辑本》中关于白麋的记载和《白蛇传》等民间传说,清朝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还依据宫中所藏的贡品,创作了很多有白化动物的画。据说湖北神农架一带是白化动物出现最多的地区,1987年曾发现白龟,全身为白色,只有双眼鲜红,颈部透明,很像一个雕刻的艺术品。
基因影响动物体色的途径是十分复杂的,主要是控制酶的活性,通过酶来控制体内的生化反应过程,最后决定了动物的形态。在正常动物的体内,一些苯丙氨酸参与构成动物体的蛋白质,另一些苯丙氨酸则转变为酪氨酸,经过酪氨酸酶的作用最后形成黑色素。而在白化动物体内由于缺少酪氨酸酶,所以不能合成黑色素,形成了白化现象。
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些稀有的白色动物应该属于一个独立的品种,因此,其名称也应为“白色动物”,就如我们所见的白马、白兔一样。持此观点的研究者认为,这些动物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中。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动物出现白色应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与当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和环境影响等因素有关。这种突变导致了动物体内某种物质的缺失而出现了毛色白化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