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一部电视剧,剧情看似很简单,但是却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有些时候有些事有些东西,你始终都无法忘记,无法离弃,不管你多么努力地把有些记忆抹去,到最后却还是发现自己无能为力,回头看看过往的自己,真的很讽刺。
一个女孩在学生时代爱上一个男孩,女孩家境很好,男孩很一般。男孩在女孩面前时自卑的,但是由于面子或者说是自尊心在作怪,在女孩子看来,他始终是高高在上,不会给女孩子买礼物,不会照顾女孩子,不会陪女孩参加她喜欢的派对。
后来,女孩子实在受不了,毕业后,优秀的男孩被派往出国进修,在分别的机场,拥抱过后,女孩看着男孩的眼睛,简装淡定地说:“我们分手吧。”男孩很惊讶,迟疑了几十秒,什么也没有说。女孩转过身,早已经泪流满面。然后,她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几年后,男孩学成归来,女孩早已拥有了在别人无限羡慕的交往对象。新的男朋友是很多人眼中的高富帅,而且对女孩用情至深。时时刻刻准备着讨女孩子欢心,希望早日抱得美人归。
可是,就在高富帅准备好了戒指,用一种指分别至的浪漫方式像女孩求婚的时候,女孩没有拒绝,可是脑子里全部都是之前的那个男孩在向自己求婚。这个时候,她才真正发现,不管自己付出了什么,不管对方对自己怎么样,但是自己心里有的始终只有他,爱的还是他。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情景式很多见的,上大学的时候,宿舍一个姑娘办事能力特别强,长得虽不是沉鱼落雁,但也是很漂亮的,可是,一个长相平平、成绩平平的男生彻底占据了她的心。任别的男孩子怎么献殷勤,姑娘始终不为所动。这就是爱吧,不然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合适的解释了。
大学四年,在别的同学看来,他们的确是不相配的。但是,四年里,他们的感情相当稳定,到最后恰恰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从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的我以为他真的只是我以为,跟就这样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我们永远都不要以自己的经验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因为感情是没有统一的标准的。
大一的时候,班级里有一个南方的姑娘,长得清清爽爽的,确实挺招人喜欢。当时,据说班里有两个男生都很喜欢她。其中一个表白没成功,还一度当着全班学生借酒消愁,样子特别颓废狼狈。
本来姑娘也没打算公布跟另一个男孩子的恋情,甚至可能当时都没有真正地确定男女朋友关系吧,可就是经另外一个男生这么一闹,第二天,姑娘就和另一个男孩手牵手地在校园里散步了。真的是,让我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土鳖大跌眼镜啊。当然,除了震撼以外,好多人还有一种心理,就是看你们能嘚瑟多久?
没
想到的是,四年来人家一直很好,感情稳定地铁打不动,出现在应该在筹备婚礼了吧。真是不得不祝福啊。好多同学叹气大学里的人事,这一段都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大部分人都觉得姑娘真是慧眼识珠,为她当初明智的选择鼓掌。
因为我们发现,她选择的男孩是是实干型的,目标很明确,踏实细心,还为了她去了她的城市,目前工作稳定。而另外一个男生,大学期间是典型的文艺青年,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文艺青年都有问题。但是,单单就过日子而言,可能姑娘当时的选择更好。
这些都是外人的观点。其实,我想在姑娘心里,爱才是最重要。不管是前一个姑娘的不计付出,还是后一个姑娘的幸福结果,这都是爱的代价。爱是她们决定的唯一筹码。不管是赢是输,她们都是无怨无悔的。
爱本来就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鲁迅先生曾在《伤逝》中感叹: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其实我并不同意,先生是指爱情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子君爱上涓生,并没有考虑其它。
到后来,涓生舍弃子君,心里的大部分活动也并不是说,物质怎样怎样,他首先是觉得自己不爱子君了,所以,生活在一起就是一种完全没有必要的禁锢了。当然了,若我们从道德的角度却解读这篇文章,可能不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甚至从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恐怕并不是仅仅讨论男女爱情这么简单,那就另当别论了。
爱就爱吧,别说你是为了什么,至少为了爱而爱一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