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道教 > 阅读

道教经典之:《老子道德经》王弼注

象,故曰知常曰明也。唯此复乃能包通万物,无所不容,失此以往,则邪入乎分,则物离其分,故曰不知常,则妄作凶也。

知常容,
无所不包通也。

容乃公,
无所不包通,则乃至于荡然公平也。

公乃王,
荡然公平,则乃至于无所不周普也。

王乃天,
无所不周普,则乃至于同乎天也。

天乃道,
与天合德,体道大通,则乃至于极虚无也。

道乃久,
穷极虚无,得道之常,则乃至于不有极也。

没身不殆。
无之为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残。用之于心则虎兕无所投其齿角,兵戈无所容其锋刃,何危殆之有乎。

第十七章
  大上,下知有之,
大上,谓大人也。大人在上,故曰大上。大人在上,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故下知有之而已,言从上也。

其次亲而誉之,
不能以无为居事,不言为教,立善行施,使下得亲而誉之也。

其次畏之,
不能复以恩仁令物,而赖威权也。

其次侮之。
不能法以正齐民,而以智治国,下知避之,其令不从,故曰,侮之也。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夫御体失性则疾病生,辅物失真则疵衅作。信不足焉,则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已处不足,非智之所齐也。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见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无物可以易其言,言必有应,故曰,悠兮其贵言也。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以形立物,故功成事遂,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

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
失无为之事,更以施慧立善道,进物也。

智慧出,有大伪;
行术用明,以察奸伪;趣睹形见,物知避之。故智慧出则大伪生也。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甚美之名生于大恶,所谓美恶同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鱼相忘于江湖之道,则相濡之德生也。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圣智,才之善也。仁义,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而直云绝,文甚不足,不令之有所属,无以见其指,故曰,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故令人有所属,属之于素朴寡欲。

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下篇,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然则学求益所能,而进其智者也,若将无欲而足,何求于益。不知而中,何求于进。夫燕雀有匹,鸠鸽有仇,寒乡之民,必知旃裘,自然已足,益之则忧。故续凫之足,何异截鹤之颈,畏誉而进,何异畏刑。唯阿美恶,相去若何?故人之所畏,吾亦异焉,未敢恃之以为用也。

荒兮其未央哉!
叹与俗相返之远也。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众人迷于美进,惑于荣利,欲进心竞,故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也。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言我廓然,无形之可名,无兆之可举,如婴儿之未能孩也。

儽儽兮,若无所归。
若无所宅。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众人无不有怀有志,盈溢胸心,故曰,皆有余也。我独廓然,无为无欲,若遗失之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
绝愚之人,心无所别析,意无所美恶,犹然其情不可睹,我颓然若此也。

沌沌兮,
无所别析,不可为名。

俗人昭昭,
耀其光也。

我独若昏。俗人察察,
分别别析也。

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
情不可睹。

飂兮若无止。
无所系絷。

众人皆有以,
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而我独顽似鄙。
无所欲为,闷闷昏昏,若无所识,故曰,顽且鄙也。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食母,生之本也。人者皆弃生民之本,贵末饰之华,故曰,我独欲异于人。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空也,惟以空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恍惚无形,不系之叹。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以无形始物,不系成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惚兮,其中有象也。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窈、冥,深远之叹,深远不可得而见。然而万物由之,其可得见,以定其真。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信,信验也。物反窈冥,则真精之极得,万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也。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
至真之极,不可得名,无名则是其名也。自古及今,无不由此而成,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

以阅众甫。
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说万物始也。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于无哉,以此知之也。

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
不自见其明则全也。

枉则直,
不自是则其是彰也。

洼则盈,
不自伐则其功有也。

敝则新,
不自矜则其德长也。

少则得,多则惑。
自然之道亦犹树也,转多转远其根,转少转得其本。多则远其真,故曰惑也;少则得其本,故曰得也。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一,少之极也。式,犹则之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听之不闻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然则无味不足听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言暴疾美兴不长也。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
从事,谓举动,从事于道者也。道以无形无为成济万物,故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不言为教,绵绵若存而物得其真,与道同体,故曰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
德,少也,少则得,故曰得也。行得则与得同体,故曰,同于得也。

失者同于失。
失,累多也,累多则失,故曰失也。行失则与失同体,故曰,同于失也。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言随行其所,故同而应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忠信不足于下,焉有不信也。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物尚进则失安,故曰,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其唯于道而论之,若却至之行,盛馔之余也。本虽美,更可薉也。虽有功而自伐之,故更为肬赘者也。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寂寥,无形体也。无物之匹,故曰独立也。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周行无所不至而免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为天下母也。

吾不知其名,
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

字之曰道,
夫名以定形,字以称可,言道取于无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称最大也。

强为之名,曰大。
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之所由,则系于大,大有系,则必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曰,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
逝,行也。不守一大体而已。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

逝曰远,远曰反。
远,极也。周无所不穷极,不偏于一。逝故曰远也,不随于所适,其体独立,故曰反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也。虽不职大亦复为大与三匹,故曰,王亦大也。

域中有四大,
四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谓之为道,然则是道,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

而王居其一焉。
处人主之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顺自然,天故资焉。天法于道,地故则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所以为主其一之者,主也。

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凡物轻不能载重,小不能镇大。不行者使行,不动者制动,是以重必为轻根,静必为躁君也。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以重为本,故不离。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不以经心也。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轻不镇重也,失本为丧身也,失君为失君位也。

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
顺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

善言无瑕谪;
顺物之性,不别不析,故无瑕谪可得其门也。

善数不用筹策;
因物之数不假形也。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因物自然,不设不施,故不用关楗绳约而不可开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圣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不尚贤能,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常使民心无欲无惑,则无弃人矣。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举善以师不善,故谓之师矣。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资,取也。善人以善齐不善,以善弃不善,故不善人善人之所取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虽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于其道必失。故曰,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知为天下之先也,必后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也。溪不求物而物自归之,婴儿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式,模则也。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忒,差也。

复归于无极。
不可穷也。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此三者,言常反终,后乃德全其所处也。下章云,反者道之动也。功不可取,常处其母也。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圣人因其分散,故为之立官长。以善为师,不善为资,移风易俗,复使归于一也。

故大制不割。
大制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故无割也。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
神,无形无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

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凡此诸或,言物事逆顺反复,不施为执割也。圣人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除其所以迷,去其所以惑,故心不乱而物性自得之也。

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强于天下,况人主躬于道者乎。

其事好还。
为始者务欲立功生事,而有道者务欲还反无为,故云,其事好还也。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言师凶害之物也。无有所济,必有所伤,贼害人民,残荒田亩,故曰荆棘生焉。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犹济也。言善用师者,趣以济难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强于天

本站备用网址 www.336.one
敬请收藏   以防迷路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新闻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