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关于白帝城托孤的梗概大致相同,但是细节却有出入。《三国志·先主传》里的记述是简之又简:“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夏四月癸已,先主殂于永安宫,时年六十三。”《三国演义》中却悲悲切切洋洋洒洒地交代了好几千字,最值得玩味的是这个细节:
……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也有几近相同的细节描述:“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不少人读到刘备的这段将死善言,深为刘备和诸葛亮之间肝胆相照的君臣关系所感动,更为刘备的深明大义所折服。不过细细玩味,又可以读出一种别样的滋味来。刘备是不是又在玩摔孩子的小把戏?这可是他在笼络人心方面的拿手好戏啊。刘备自己再清楚不过了,以诸葛亮在蜀汉的威信和能力,要取代愚弩懦弱的阿斗是再轻而易举不过的事情了。将死之时,即便是开明的刘备,也会放心不下自己的亲生骨肉的。所以,干脆把话挑明了说吧——刘备的这番话,是对诸葛亮的收买?试探?还是警告?听了刘备如此悲悲切切的话,诸葛亮即使有篡逆之意,也不会再行篡逆之实了。是否真的这样?谁也说不清楚。
在研究所谓“厚黑学”的文章和专著中,人们会经常拿刘邦与项羽作比较,最后的结论是:欲成大事,就必须脸厚心黑。看来刘备没有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与他脸没厚到、心没黑到一定程度大有关系。的确与刘邦相比,刘备便堪称谦谦君子。人家刘邦到关键时候连自己的亲生儿女和生身老父都可以不顾,你刘备却为了给一个结义兄弟报仇,就起倾国之兵,最后却落个死在白帝城的结果。不亦悲乎?
刘邦经常有人谩骂,骂其流氓无赖;刘备也经常有人嘲笑,笑其婆婆妈妈。刘邦的流氓无赖起因于他的抓大放小——成就帝业才是正经事,儿女情长算得了什么?刘备的婆婆妈妈源自于他的义薄云天——为了兄弟之情,江山社稷又算得了什么?看来做人真难啊,左了有人骂右了又有人笑,难怪孔老二们要什么“中庸之道”呢!
本站备用网址 www.336.one
敬请收藏 以防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