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 > 阅读

雷军 能成为整顿电动汽车行业的带头大哥吗?


3月28日小米汽车上市发布会后,整个互联网好像都成了雷军、小米汽车的战场。

有人说,小米汽车智能驾驶不如问界、小鹏,卷不过吉利极氪,研发都被比亚迪甩出三条街,就好像小米汽车啥都不是,只靠营销。

当然,也有电动汽车厂商蹭起小米的热度。

不过,同样有很多声音称赞小米汽车和雷军。

伊藤忠总研主任研究员深尾三四郎就说,3月28日小米汽车的发布会就像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时一样,他感到十分震惊。

对于小米汽车或毁或誉,但网上对雷军本人多是肯定。

发布会上,雷军不停地问台下的观众“可以吗”、“好吗”。

介绍完了,他还郑重行了个大礼:“如果我们做得不好,请大家轻点喷,我给大家鞠躬了。”

发布会后,雷军到线下门店帮车主开车门,一起合照。

雷军姿态谦卑、人缘好,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他恐怕还真是目前最有可能整顿电动汽车行业“带头大哥”。

“雷字带电,军字带车。”

在很多人心中,雷军是最适合造车的人。

但中国早期的电动汽车行业,却让人懊恼。

2014年,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电动汽车赛道成为“大金矿”。

食利者,也闻风而动。

最开始的一批车厂老板,靠着薅政策的羊毛发家,导致大量无法满足正常出行的微型双座车被投入市场。

这些人也是各种豪言壮语频出。

成立于2014年的奇点汽车,创始人沈海寅曾把自己包装成马斯克与雷军的结合体。

用他的话说,要“用小米模式造一辆中国特斯拉”、“把50万元的配置,浓缩在20万-30万元级别的SUV中”。

但他用5年烧没了170亿,只造出了一款电动二轮车就惨淡离场。

很多新能源初代企业的经营都像是跟时间赛跑,只要还有牛可以吹,破产就追不上他们。

可纵观国内,各地方政府大手笔补贴;再看国外,特斯拉横扫国际市场。

中国的新能源行业,不应该一直这么乱。

投资圈混了30年的雷军,也在行动。

他总说:“我可以投点钱,让一些能干的人来做这些有趣的想法,让他们把新奇的想法一点点变成现实。”

2014年4月,雷军以投资人身份,一年见了20多个创业者,据说给李斌投了5000万美元。

他说:“那时候,中国有几百个互联网造车团队,一谈造车就感觉像是骗钱似的,我当时觉得,李斌也是个骗子。”

李斌自然不是骗子,他的蔚来汽车,已经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

“蔚(来)小(鹏)理(想)”,是中国三大造车新势力。

雷军还投资了小鹏。

当时,雷军不仅拿出4亿美元,还提醒创始人何小鹏:“要把硬件、软件、服务做到艺术的平衡。”

后来,雷军终于决定,自己下场造车。

早在2013年,雷军就拜访过马斯克,他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10年前,你为什么要做特斯拉?”

马斯克说:“我从不觉得这是好机会,因为失败几率远大于成功。但我觉得人类早晚要干这事,我不想等了。”

这句话成为连接在马斯克和雷军之间的一条纽带,他们都要做超越利益以外的对的事。

2022年10月,雷军在社交平台发表评论:“电动汽车是消费电子产品,新能源行业也应该是消费电子行业,而不是机械行业。”

摸着同行过河的雷军,已经探到新能源行业的本质:

汽车将会是日用品,甚至消耗品。

传统汽车的产销模式,将不再适合新能源行业,一场变革就快要来了。

雷军大胆预测:“我相信,当电动汽车行业走向成熟时,全球前5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换句话说,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是入围前五名,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

为了成为世界前5,雷军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是笼络人才。

2021年6月,小米在官网上针对超声波雷达算法、激光点云算法等岗位发布招聘信息。

这可能是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有史以来,竞争最激烈的大型招聘。

因为小米汽车在两万多份简历中,只选中了300人。

同年7月,雷军直接用自己的微博账号,招募500名技术精英,再次扩充到造车团队的L4级自动驾驶部门。

随后有人发现,雷军的名字淡出了小米多家关联公司。

他辞去了小米电子软件的董事长职务,同时董事林斌、法人洪峰均退出小米电子软件。

雷军all in小米汽车,大规模人事调动上了微博热搜,引来大量网友围观。

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给出的解释很霸气:雷军将更多精力投入造车业务,“能不管的事情一定不管。”

心无旁骛,坚决造车,大众期待拉满。

最后一个大招,就是“买买买”。

2021年6月,小米投资激光雷达领域的头部企业“禾赛科技”,两个月后,小米又收购了做自动驾驶的“深动科技”。

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测试车

而做锂离子电池新型纳米硅碳负极材料的天目先导,其投资公司的名单中,就有雷军注资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

从决定造车起,雷军陆续投资了几乎大半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供应商。

其中还包括做电子电控产品的苏州奥易克斯、开发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行者和Momenta、做激光雷达的北醒等等。

雷军的攻城略地看似激进而疯狂,细看起来却稳健而有节奏。

2023年8月,小米在北京市的帮助下获得了发改委的生产资质。

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凑齐,就等汽车本车了。

可你要说雷军只是造车、卖车,那就大错特错了。

任何企业要快速发展,都离不开行业的繁盛。

智能手机行业快触顶的时候,苹果选择了人工智能,雷军为小米选择了电动汽车。

这当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2023年11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与销量首次双超百万辆,市场占比达到34.5%。

中国品牌车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变化

数据来源:新能源乘用车终端销量 制图:汽车之家

把车造好,就要带着行业一起干!

第一步,是先把行业的“低线”拉高。

重点是在产品和价格上动刀。

雷军总说:“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无论在哪个地方都会很受欢迎。”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兴行业,要靠厚道的人品赚钱,这是地狱级难度。

首先,雷军把销售规模搞上去的同时,不能误伤友军。

最开始小米要造车时就有人猜测,雷军会不会推出9.9万元和19.9万元的汽车,但雷军提前否认了这样的价格。

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上,不是没有10万以内的车。

今年2月,比亚迪就推出7.98万元的秦PLUS荣耀版,紧接着上汽通用五菱将原本10.58万元的“五菱星光150”价格下调到了9.98万元。

小米不做这种产品,而是把SU7标准版价格定在21.59万元,这本身就是给行业的一个信号:小米下场造车,不是搞价格厮杀。

但性价比的革命,势在必行。

4月1日,也就是SU7发布后的第4天,“问界新M7入门型”直接降价2万元,调整到22.98万元。

问界M7的价格紧逼小米SU7,这在一些人看来是跟小米抢市场。

但如果站在消费者的视角就会发现,花同样的钱,大家既能买SU7也能买华为问界。

华为问界的动作,恰好验证了雷军价格策略的有效性。

不仅要维护友军,雷军还要保证上游企业的利益。

在官宣造车之前,雷军已经投资或收购了很多产业链上的企业,主要目的就是掌控供应链。

这是相当复杂且高阶的操作,一步失误满盘皆输。

一方面,雷军投资的公司足够多,它们彼此都是对方的信用保证,不管雷军是否能在预定时间内把车卖掉,都不影响这些工厂的生产进度,哪怕雷军第一款车扑街了,也不耽误下一款车的补位。

这相当于给小米汽车上了一道保险。

换个角度看,如果小米汽车亏了,只要雷军投资的上游公司赚钱,还可以快速周转,化解风险,保证产业链的安全。

更进一步,在这样的产业链结构之下,行业的整个供应链环境都能有所提升,真正卷技术的企业能跟小米一起螺旋升天,而那些只顾着营销,业务不聚焦的企业,最终会被淘汰。

行业越干净,消费者越获益。

在未来,买不起保时捷的人,就可以去买中国的小米,以及同类的竞品。

所以,雷军的这场革命必须要赢。

同行们当然也都希望他赢得漂亮。

毕竟,连日本人也承认,小米汽车的性能超过了特斯拉、保时捷,但价格不到一半。

本站备用网址 www.336.one
敬请收藏   以防迷路
发表评论全部评论
字数 登录
相关新闻
今日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