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工程师为何大批移民外国,看看老工程师待遇就明白了。
笔者这辈子在**企业设计研究部门工作,一直干到2005年退休。我所在的几百人设计研究部门是万人企业技术核心,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为了防止技术传承断层,单位对国家分配来大批毕业生,都非常重视和培养。我在40岁时就代大学生徒弟,一代一代,宛如良性循环接力棒。毕业的大学生经过实践,由技术员、助工到工程师,到了中青年就可以独挡一面骨干力量了。企业有了人气,因此延续发展壮大,产品质量和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
可是近几年,良性循环的人才链出现裂缝,中青年工程师一拨一拨移民外国,有的已经移民,有的办理移民手续,有的在做移民准备。当下技术移民特点是:每年以15-20%增加。先是名校的后一般理工院校,先是研究生后是本科生。这些技术移民,都有六七年工作经验,并且获得工程师职称。从工程技术角度来看,这些中青年现在是当用之材,是足球比赛射球精英,是足球市场转会会最高的运动员。然而,他们为什么拿脚投票,前赴后继,一拨一拨选择移民外国?这到底怎么了?
我私下里问一个办理移民手续的徒弟,好端端的企业,好端端的专业(电气自动化),为什么移民?这个青年工程师反唇相讥:“师父,你40岁时就代大学生徒弟,可与教授带研究生相比拟。退休工资3千,而中学教师6千,带研究生教授7千,公务员的更多。难道你让我们老了也象你一样,比机关事业扫卫生的少一多半?”
我被跄地哑口无言。是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自己国家仍是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低下,大多数人们仍很穷苦,作为知识精英和工程技术青年精英移民国外,帮助他国发展,这里有诸多原因,但社会分配不公恐怕是最大的原因。
人类已经告别了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年代,一路高歌猛进,踏入工业革命和科技时代。我们中国发展虽晚,也在享受现代科技文明,享受那些站在智慧巅峰的人类优秀分子、科学家和工程师技术员创造的技术成果。老一辈子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用大半生的血汗浇灌出国家的繁荣。他们的贡献是那些机关事业“万金油”似的办事员不可比拟的。上世纪初期,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主持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闻名中外。为国家为民族为争光,其精神载入史册,在广大人民心理有着崇高的地位。所以在我们中国,历来拿工程师都高看一头。记得我们在念小学时,学校和政府都激励莘莘学子,刻苦学习,学业有成后,象詹天佑那样到第一线,到实践中去,为国家和民族工业振兴添砖加瓦。在这种国家意识的指导下,不但一代代的大中院校的学生,还有一批批退伍的军人,在重新转岗的时候,响应号召,义无返顾投身到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大大小小的企业里,在艰苦的生产第一线,在水里泥里的工地上,在寂寞的旷野中“摸爬滚打”,兢兢业业,和广大企业职工一起,为国家创造财富创造利润。
说起来,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国家,工程师的收入和地位都与教师、幼师、医师……相差无几,甚至高于前者。别说技术落后的国家,就是先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欧日,对于工程师实行优厚政策和待遇,并以此吸引外国人才。无论大国小国,凡是头脑正常的元首、总统、首脑;无论大小企业,大到联合企业托拉斯,小到一个手工业作坊,凡是思维正常的经理、厂长和老板,在制定工资分配或分红的时候,其麾下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收入不会少于勤杂工等附属工人。因为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命脉,科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前进发达的关键群体。反过来,将广大工程师踩在脚下的民族和企业,科技上只配淘汰出局。
可是,在我们国家,十几年以来,一直实行了“坑爹”的双轨制。凡是机关、教育和医务工作者,连同其单位的勤杂工,保育、炊事,清洁、门卫,其养老金和医疗待遇,居然远远高于企业工程师,工人,而且差距年复一年愈拉愈大。不仅是养老金高出一大截子,还有各类名目繁多补贴津贴,如生活、水电、物业、通讯、医疗补贴、住房补贴、车辆补贴和这奖那奖的。仅住房和亡故补贴,就是几十万之巨。而企业退休工程师,工人和干部,除了退休金和相关的那点医疗,再什么都没有。如此之冰火两重天,乃人间奇葩。广大工程师退休金远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勤杂人员的现象,只是上述恶浪中比较明显的浪花之一。这种倒行逆施和不公平,完全可以载入史册了!
说到“双轨制”是贬低工程师是奇葩恶浪,理由如下:从建国到新千年的60多年间,工程师的地位和待遇皆高于教师、幼师和医师。倒不是他们有什么特别,因为工程师乃“稀少群体”,况且历来都有很高的“准入门槛”。一,当工程师必须有理工大专以上科文凭。二,到了单位要实习,才能当“技术员”,再过几年评“助工”。三,须要十几年在技术岗位上摸爬滚打,并且需要排队:待国家有了名额,才有机会,经过难度很大的考核、答辩、外加“外语”考试合格,最后全面审批和筛选……才能当上工程师。工程师其上端是科学家,下端是技术员、工匠和八级制工人。没有受到高等教育,没理工科的大学文凭,即使有头脑、有创造的,也只能当劳模或工匠,一般成不了工程师。
相对而言,从建国到新千年的60多年间,去机关当办事员与从事教育、医疗工作的,就不是那么高不可攀,他们那里没那么高的“准入门槛”。更没有“技术员”和“助工”排队,没有经过考核、答辩、“外语”考试,而大多数人是一步到位。除了少数正规院校、医学、师范学院毕业生到了机关、学校和医院,还有许许多多初中、小学文凭,甚至社会闲散人员和家妇到了机关、学校和医院,更不消说遍地开花的幼儿园、托儿所的“幼师”,许多连文盲小脚老太太都能加入其中。当年有笑话说,“昨天是个养猪的,今天就是大夫和教书的”……他们和她们,充实到机关当了办事员,上到各种学校讲台上当老师,在大小医院当上护士医生,(有人速成培训)也有许多人留在机关、学校、医院和附属小工厂里从事各类勤杂、保育、炊事,清洁、门卫和工人的。象我这里这样的国家单列市,80年代上叶,工程师仅有几千人。比起没有“准入门槛”,但动辄几万人的教育,医务、机关办事员(后来叫公务员)大队人马,实在是稀少多了。
请注意,我在这里丝毫没有贬低无文凭“补充参加教育医疗工作者”的意思。他们虽然文化低,也付出辛勤劳动,老来享受一定待遇无可厚非。但是问题是不能让经过“准入门槛考核”的工程师“师门扫地”。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工程师中的许多人凭着大学文凭和职称,有机会可去机关事业单位的;而许多人没有去,坚守自己的专业,一辈子扎根在企业里。更有甚者,他们服从组织调动,从好端端的机关、事业单位转到生产第一线的企业里。为什么?当时大环境比较诚信和公平:改革开放前,遵循“按劳取酬”“同工同酬”宪法,无论工资、医疗还是退休金,没有机关、事业和企业之分。比如大学毕业工资56元,到任何单位都是56元。同学历、同工种、同职称、同岗位的养老金差也差不到那里去。比如教师、医生、警察、办事员和工程师,无论你是在企业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不到那里。
在“按劳取酬”“同工同酬”的大环境下,亿万企业职工和工程师踏踏实实为了国家建设工作服务了几十年。然而到了九十年代,某个行政部门违背“按劳取酬”“同工同酬”宪法原则,蛮横地出台并推行了“双轨制”和政企分开的“魔鬼切割法”:将近九千万企业职工与公务员、事业单位蛮横地从体制中切割开来。这边让不创造财富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不缴纳“五险一金”,退休享受高额的养老金;那边迫使企业职工参加养老退休保险,并且推出“缴费工龄”魔鬼计算公式:这种从空而降的“政企分开”双轨制是一种“坑爹”魔鬼政策:此时有大量职工为国家工作三、四十年,他们已经到了年老无力多病时,1993年之前的工龄,大部分划到“等同缴费工龄”,在那种魔鬼公式计算中,微不足道的“等同缴费工龄”算不了多少养老金。工程师和由于念过大学,工龄都比较短,比那些14、15岁就参加工作的人少8—10年,工龄少退休金肯定少。这些扛起了国家科技的重任的工程师,当牛做马一辈子,步入暮年老了不能动了,却没有应该得到的草料。居住在城市里的他们,“师门扫地”,除了乞丐和吃低保的,没有任何一种人比他们更悲惨的。
看看左右同年龄的初中、高中、大学同学,被“退休双规制”撕裂差别惊人!机关退休工程师的喝高挡酒,事业退休的工程师喝中高挡的酒,企业退休的工程师到处拣酒瓶子卖;机关的逛大超市;事业的逛大商店,企业的专去旧物市场溜达;机关的到欧美旅游,事业的到东南亚旅游,企业的骑自行车“驴游”,买便宜的菜;机关的无病就上医院,事业的小病大养,企业的有病也不敢去医院;机关的积极张罗老同学聚会;事业的老同学聚会时必到,企业的总是不参加……
言归正传:据有关部门统计,近些年来,有4500万移民国外。其中有财富移民,有打工移民,有生意移民,而知识精英移民和工程技术精英移民,是最不应该发生,最让人痛惜的群体。技术强则制造业强,制造业强则国强!我国目前总就业人口7.76亿人,其中技术工人1.65亿,占21%,而其中高技能人才4700万人,仅占就业人口的6%。 “中国制造的前途”需要更多工程师技术工人支撑。但现实情况是,在不少工业企业,普通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境遇不佳,收入低、待遇低、尊荣感低、存在感低,加上在现存的养老金双轨制下,工人对于退休后待遇的不乐观预期等因素。使很多不愿接力选择在企业,跳槽离职,移民国外,使得技术传承出现断层。在“双轨制”的今天,有几个人愿意当工人?愿到企业当工程师?
媒体还有这样记录:“中国的高铁是国家的名片,但核心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必须来自于西门子、ABB等国外公司,甚至连螺丝钉都依赖进口;中国的圆珠笔产量世界第一,却做不出圆珠笔芯的滚珠;中国的PC产量第一,但电脑的晶片(高端芯片)基本被美国Intel和AMD垄断;中国汽车市场名列世界前茅,但发动机等关键却一直受制于人。中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但特种钢铁却大量需要依赖进口……”呜呼!双轨制将大批的企业职工贬在下面,什么科学先进发达,占领世界技术高峰,痴人说梦而已。
所幸许多有识之士人,不厌其烦地向有关部门和领导呼吁:必须从社保、休假、薪酬、养老等方面充分保障企业职工的权益,让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和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样受到公平待遇,而不是低人一等。
笔者相信,那些把持制定工资分配,待遇分配的人社部门领导,对宝贵人才的潮水流失,中青年工程师跳槽离职,移民国外现象和技术传承断层的现实,早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会有应对策略出台,不会是翘着二郎腿,喝着茅台酒,听着流行歌曲,对此不屑一顾。